輕嗅槐花香,清爽的風拂過臉頰。
幾乎整個青山村都沸騰起來了,大家口口相傳,都知道了李家收購竹筍和辣椒的訊息。
有些人家樂得不行,家裡剛挖了幾簍子竹筍呢,這可是捨不得吃了,扒了筍衣,能賣不少。
生活彷彿在頃刻間讓人充滿了盼頭,而這,是李家帶來的。
幾乎是大半村子的的人,跟在老爺子和村長後面,感謝的話不絕於耳。
年紀大的,想著家裡大人孩子都瘦骨嶙峋的,紅了眼眶,“大海啊,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春季竹筍多,上鎮上都不一定賣得了,你家為幫扶村裡的人,還收這麼高的價錢。”
年紀輕的,鬥志滿滿,鎮上的活計辛苦不說錢還少,自己一把子力氣,上山挖幾天,能賣不少錢,家裡老人孩子也能吃飽飯了,心裡滿滿都是感激。
就連婦人也滿心感謝,挖筍,婦人家也能勝任。
……
幾乎個個跟在旁邊的,都是心懷感激。
大家都知道,這是幫襯村裡人呢,賣這一季的竹筍,家裡的光景也能改善些。
還有些人家,村會結束先回了家,提了東西直接往李家去。
都是一把菜,幾把豆的,禮輕,但心意在。
村裡的人,除了那麼幾個,大多都是淳樸善良的。
李家小院裡,熙熙攘攘的,可是熱鬧了好大一晚上,熱水都燒了好幾壺。
翌日,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李家小院裡就忙活了起來。
挑水的挑水,打掃院子的打掃院子,云溪和錢程也在院子,搬竹筐擺竹篾,飛來飛去,歡實得像兩隻早起覓食的鳥兒。
因為想著村裡的人上山挖筍,怎麼著也要中午,或者下午些才會來賣,就叫了做工的婦人午飯過後再來。
沒想到,一大早,院裡都還沒收拾清楚呢,請的婦人就來幫忙了,還帶來了家裡的大鍋。
最先來的是何嬸,一進門就喊人,“田嫂子,正忙活著呢。”
田氏此時正收拾東西,“哎,咋來這麼早,不是讓你們晚些來嘛,這會兒也沒什麼人。”
“這不想著早些過來能多幫些忙嘛,大鍋也給你們帶來了,煮的快些。”
田氏心裡別提多慰藉了,“你倒是有心了。”
不一會兒,門口又傳來聲音。
“田嫂子。”
“田嬸子。”
陸陸續續的,請的婦人婆子都來了,幾乎都提了大鍋,拿木桶木盆的也有,還有不少帶刀帶砧板的。
鎮上做苦力,男子一天最高二十來文,這李家給三十文一天,還包一頓飯,不來早些,不多做點,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田氏擦擦手,從廚房門口探出身子,“咋都來這麼早,進來進來,我就不招呼你們了。”
眾人笑著調侃,“哪需要你招呼,還怕你說我們不見外呢。”
“哈哈哈,哪能呢。”
鄉里鄉親的,也不見外,直接上手,眾人立馬在院裡忙活了起來。
來得婦人婆子,都是李家人商量半天,挑了那些家裡困難,人又踏實的來做。
今天李家的男人沒有上山挖筍,在家裡幫忙,挑完水,早早的就在屋外和了泥,現在正砌灶臺呢。
差不多巳時,就有村民上面來賣筍子和辣椒了。
第一家來的是李春花家,胖婦人先站在門口探頭探腦的看了半天,隨後才回家背了筍子來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