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子見到成群結隊數不清的雞鴨鵝,小豆包可算是撒了歡,恰好吳佳妤正指揮著人給雞鴨鵝的窩裡鋪稻草,她跟林知瑜說了1聲便跑去幫忙。
正好李光明也在,林知瑜有事情找他說,便沒跟過去。
“李叔,村裡的玉米還剩下最後1茬兒,我想等大夥兒把玉米收了,就把村裡的地都租下來蓋大棚。
給大夥兒租金還有公糧也幫大夥兒交了。”
租地蓋大棚的事兒,林知瑜之前跟李光明提過1嘴,不過當時地裡村民們又種了玉米,她便想著等最後1茬兒玉米熟了再提這事兒。
如今也不能再往後拖。
畢竟全村的地都租下來,需要蓋的大棚不少,工程量很大,她還想著儘快把大棚蓋好儘快種蔬菜呢。
這樣到冬天,大家都有活兒幹,醬菜廠也沒有新鮮的蔬菜用,不至於停工停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真等天冷了之後再著急就晚了。
李光明不知道蔬菜大棚是啥,但他知道冬天村裡所有人都能有活兒幹,加工廠跟醬菜廠也不用停工。
這便是好事兒。
他1百個贊成,只不過還有1些細節需要問清楚,“沒問題,不過這租金你打算給多少?”
林知瑜之前租了5百來畝荒地,也承包了十個山頭,村裡沒人反對也沒任何意見,因為那荒地跟山頭就那麼閒著,就是白讓村裡人種,大家都嫌費勁兒。
因為荒地跟山上不適合種糧食,即便按著最便宜的租金,也是要花錢的,以前連飯都吃不飽,大夥兒誰也沒心思做那個無用功。
費半天勁兒種不出東西來還得往裡面搭錢。
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都不願意幹。
能種出來糧食的口糧地對村裡人來說就是寶貝,哪怕大夥兒現在都有了工作,依然起早貪黑利用空閒時間去侍弄自己的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窮怕了,不在地裡種點兒東西,總會覺得少了些什麼,心裡不踏實。
林知瑜想了想,才道,“這好的口糧地1年1畝地能產3百斤細白麵,1斤細白麵兩毛錢,那麼1年就是6十塊錢。
依我看全都按著6十塊錢1畝租得了,李叔,你覺得行嗎?”
村裡的地大多都平整且連成片,這樣蓋大棚也好管理。
李光明點點頭,“行,我這就把這事兒跟大夥兒說1聲。”
李光明辦事兒特別有效率,將租地的事兒跟水果基地的工人們說了說,讓他們能拿主意的拿個主意,拿不了主意的晚上回家商量商量再說。
租不租地全憑自願。
最晚明天早上給他訊息。
如果願意租就籤合同,不同意地話也不勉強。
這兩百來人乍1聽林知瑜要租口糧地蓋什麼大棚,不出意外全都猶豫了。
口糧地就跟他們的命根子1樣,根深蒂固的思想刻進了骨子裡,即便現在日子比以前好過太多,他們也從來沒想過不種口糧地。
那不是在砸自己飯碗呢。
有人問李光明,“村長,林家小閨女在口糧地上蓋大棚,這事兒能靠準兒嗎?
聽她說,冬天下大雪的時候,能在大棚裡種出蔬菜來。
我聽著這事兒不太靠準兒,她別被人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