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便是一個絕好的例子。
她並不是易水村本地人,小時候跟著家裡的大人逃荒才來的易水縣。
她們落戶的地方是縣城北邊一個叫孫家坳的村,林母家裡也沒有兄弟姐妹,只有父母。
具體是哪兒的人,家裡人都是幹啥的,家裡人倒是提過好幾次,只不過時間太久遠,經歷的事兒太多,林母已經記不太清了。
在林母的印象中,父母除了要為一天三頓飯發愁,大多時候都提心吊膽,沒有一天踏實輕鬆。
好像他們的日子是偷來的一樣。
林母模糊的記憶裡,小時候家裡條件還不錯,一日三餐不愁吃喝,每個季節都有三四套衣服換著穿,平時還能有些糖果跟零花錢。
林母甚至讀過幾年書,不僅識字,還擅長算術,蔬菜基地的賬本收入支出,一筆一筆地記錄的十分清晰。
那算盤用的更是十分熟練。
小豆包跟著秦老師學知識跟畫畫,林母休息的空擋也跟著學到了不少。
李校長給林知瑜的那些小學課本,上面的字林母大多都認識,陪小豆包練字的時候,林母也在一旁在草紙上寫寫畫畫。
時間一長,寫出來的字竟也十分清秀工整。
這學習速度讓林知瑜覺得既驚喜又意外,她是真沒想到林母學東西這麼快。
思來想去,可能是因為林母現在心態發生了變化,人在放鬆的狀態下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往往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她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給林家操持著大大小小的瑣事兒,更不用跟林老太太和林芳平這兩個煩人玩意兒喘瞎。
在蔬菜基地忙忙碌碌,一天下來過得十分充實,這心情一放鬆,人也會變得比以前更開朗。
這是好事兒。
以前林母在林家過得多苦呀,跟泡在苦藥湯子裡似的。
她跟林建軍是媒人介紹認識的,當時那媒人把林建軍吹的天花亂墜,什麼要長相有長相,還是個大高個,性子也好知道心疼人,關鍵還有一門木工手藝,十里八鄉的有想打傢俱的都來找他,在掙錢這方面村裡同齡的小夥子們哪個也比不了。
家庭成員也很簡單,林建軍他爸早早地去了,只有一個媽跟一個出嫁的姐姐。
媒人還說,林老太太是一個十分好相處的人,為人特別老實,從來不跟人吵架紅臉,是個沒脾氣的老好人。
更不會像別家的婆婆一樣喜歡擠兌欺負兒媳婦。
姐姐已經出嫁,只有過年過節的才會回家來看看,不會攪合家裡的事兒。
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姑姐給氣受。
林母若是嫁過去,林建軍在外面打木工活兒掙了錢自然得全交給她。
當然了,結婚的時候林家肯定給不了彩禮,因為林建軍剛開始自己接木工活兒幹,以前跟著師傅幹活兒掙得錢他一分沒要,算是報答也算是給師傅的學費。
剛開始單幹,所以掙得錢也不多,手裡攢的錢只夠請村裡人吃席。
條件是清苦了些,不過等兩人結婚後,兩口子踏踏實實生活,努力掙錢攢錢,以後的日子絕對差不了。
媒婆的嘴騙人的鬼,為了能把婚事兒說成,什麼謊話都能說出來。
黑漆漆的烏鴉都能變成潔白優美的天鵝。
林母當時只看中了一點,那就是林建軍有手藝,性子好知道疼人。
她單純覺得只要人好對她好,有這一點就足夠了,至於家裡有沒有錢,家裡的人咋樣,結婚時有沒有彩禮,那都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過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