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差點沒將錢謙益為難死。
要說寫的文采裴然,花團錦簇,那錢謙益是不虛任何人。
可是通俗易懂,在錢謙益看來就完全是粗鄙不堪了。
本來錢謙益還想署上自己的大名。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用別名東澗老人了,反正這在大明文壇並不稀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比如那位鼎鼎大名的蘭陵笑笑生。
就算到了幾百年後,大家都不知道是誰。
第二天一大早,京城忽然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
那就是一群十二三歲的小孩子,每個人脖子上掛著個褡褳,在大街小巷不斷的來回奔走。
“賣報,賣報。大明日報,禮部錢侍郎親自編撰,讓你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大事。”
這幾乎傳遍大街小巷的聲音讓很多人一時間都為之側目。
“小娃娃,過來,你這大明日報是什麼東西?”
大明日報的事在朝堂之上早已人盡皆知。
但是在民間,知道的人還是不多。
邊上有個年輕的秀才瞥了眼大明日報,忽然驚撥出聲。
“大家快來看,原來傳言是真的。”
年輕秀才此時的目光盯在大明日報後面那幾個小字上。
聖歷一九七七年。
之前錢謙益在朝堂上已經展示過這種新的紀年方式。
不過錢謙益並沒有做什麼解釋。
而且當時親眼見過的也僅限於朝堂上那些達官顯貴。
雖然此事在整個京城,甚至全天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到目前為之,幾乎所有人都只是僅限於道聽途說。
雖然很多讀書人對這種新的紀年方式非常感興趣,但是誰都不敢亂用。
畢竟擅自變更紀年方式可是非常犯忌諱的事情。
這要是因此被下獄,那可就不值當了。
可是今天,這種新的紀年方式終於以堂而皇之的方式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這讓很多人一時間很受鼓舞。
“番薯是什麼東西?徐光啟又是誰?”
喜歡重生大明當昏君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當昏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