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難最近接了個活,賑災。
浙省颱風入境,數十萬百姓遭遇颱風,房屋倒塌,田地被毀,數千人身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事實上她雖然是賑災總管,可是她僅僅只是起到監管作用。
真正主管的是她的副手周康泰。
“周主管,為何要植樹?這些百姓本就吃不飽,如今還要他們植樹,豈不是讓他們更加疲倦?”
“師太,植樹能夠防止水土流失,組織山洪,並且減緩颱風的風力,另外我們種的這些樹木都是桉樹,是非常好的房屋和傢俱原材料,並且生長週期短,用不了多久,當地就能有一個新的營生生財途徑,這不是為了現在,是為了將來,而且也是有意他們的體能,免得他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然後被有心人利用。”周康泰解釋道:“另外,關於他們的食物,還請師太放心,賑災的糧食很快就會到,到時候還請師太查收,運輸損耗超過1,就是運輸人員貪墨。”
九難暗暗咋舌,她現在已經知道了什麼是1損耗。
當年前明賑災的時候,十萬石的賑災糧食,送到災民手中不足半成,單單一個運送損耗低於四成就算是負責運輸官員心慈。
可是華亭能被允許損耗的是1。
還有這賑災手段,當真是匪夷所思。
數十萬百姓分別被安置在十個救援營地。
每一個營地都井然有序,除了每日安排工作,也不見騷亂。
不過偶爾也有混混刺頭鬧事,這裡就需要九難出手。
對於在賑災時期故意生事搗亂的人,都是罪加三等。
開始的時候九難還心慈手軟,而後被周康泰接手,直接將他們打三十大板,然後丟進最危險的礦坑裡和那些韃子作伴。
當時九難還覺得周康泰手段殘忍血腥,可是周康泰給她說了一個因小失大的事例後,九難才明白賑災不止是賑災,還需要安撫民心。
九難這時候才感受到,在山上誦經千文,不如山下苦行百日的道理。
周康泰看似冷酷無情,可是對平頭百姓卻是極好。
這也是九難親眼所見到的。
周康泰還不斷的將那些災難分流出去,比如說哪裡招工需要人手,他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周主管,你是如何知道福省也有招工需求,此去福省一千里,路途少說也要十幾天,怕是這些災民翻山越嶺過去了,人家早就不要了。”
“我已經和那邊說好了,留好工位。”周康泰說道:“哦對,師太不懂這電話機,這是我們主公發明的神物,能夠千里傳音,如今華亭境內,幾個大省都有連同這電話線,就算此刻要與主公通話也可以。”
即便九難在華亭見過諸多神奇之物,此刻聽說有能千里傳音的東西,還是感覺到震驚。
“主公說了,未來十年,此物將會進入家家戶戶,將來天各一方的家人念及彼此,也只要拿起電話,就能聽到對方的話,表達思念之情。”
九難感覺到更加震撼,家家戶戶都能擁有嗎?
本以為此物應該是朝廷專屬的神物。
哪裡知道葉陽居然是要家家戶戶都有此物。
九難此刻是心悅誠服,這天下合該是華亭所有,合該被葉陽所奪。
不論是前明還是清廷,都不配擋在華亭面前。
三個月的賑災時間,受災百姓基本都已經安置妥當。
等九難回金陵的時候就聽說華亭又拿下了巴蜀和湘地兩省,而且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
幾乎華亭所過之處,必定夾道歡迎。
以前九難聽聞此話,都只當華亭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可是如今她相信了,實在是華亭辦事太漂亮。
士兵對百姓秋毫無犯,這絕非口頭說的漂亮話。
那都是把事情辦到實處的。
就拿這次賑災的事情,也有華亭軍參與其中。
而華亭軍給百姓辦事,那是半點不含湖,而且對百姓更是真拿他們當自己親人般關照。
臨行前,數萬百姓攔著華亭軍,不願意他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