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侯賽因那個瓜慫沒有跟上來。”
“咦?昨天晚上不是還追得很緊嘛。怎麼說不來就不來了?老子一桌子的菜都備好了,這傢伙不上來,豈不是很失禮?”
1647年10月10日,阿姆河畔查爾朱城以西約二百公里,卡拉庫姆沙漠深處一塊麵積較大的綠洲上,李自成麾下約莫六萬五千餘人的部隊正在緊張的構建工事,準備以此迎接侯賽因叢集的圍攻。
在苦盞與孫傳庭的主力兵團分開後,他和張獻忠在外線遊蕩了一個多月,成功的把撒馬爾罕城內的侯賽因主力給釣了出來。
在這一個多月裡,他和張獻忠也不是沒有動過打主力會戰,在野戰中堂堂正正的殲滅侯賽因叢集的主意。但是在阿姆河東岸的布拉哈與侯賽因叢集第一次大規模交手後,兩人就迅速的熄滅了這個念頭:奧斯曼人的戰力其實不弱,戰鬥意志也不差。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的騎兵也相當強。最惱火的是,兩人率領的支隊為了保證速度,隊伍裡別說這樣的重炮,就是75炮也沒幾門。在雙方戰力差不多,人數也差不多的情況下,完全沒有重灌備的明軍,真要擺明車馬的在野外與敵人舉行會戰,那多半就是大敗虧輸。
所以兩人一合計:向西,讓敵人跟著咱們跑,把敵人的炮兵部隊拖掉隊了再說。
作為只是在皇家軍事學院短期培訓了大半年,而且主要學習的是個人軍事技能以及游擊戰的李、張來說。他們現在率領大兵團作戰的本事,那都是在美洲的十多年裡自己慢慢的摸索出來的。所以這兩個傢伙脫離了孫傳庭的掌控後,打起仗來,幾乎沒有什麼章法,都是打到哪兒才會想到哪兒。
就這麼向西跑了很長一段路後,兩人一合計:都跑了這麼遠了,眼看卡拉庫姆沙漠就在眼前,乾脆我們進沙漠裡去吧。然後切斷侯賽因叢集的補給線,讓他們在沙漠裡渴死!
有了這個想法後,李張二人就從一路裹挾的當地居民中選了一些人出來,讓這些人做嚮導,先期派了一個小分隊,進入了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雖然是面積達到三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大沙漠,但此地西、北是阿姆河,東、南是波斯高原有雪山)。所以這個沙漠裡的綠洲其實很不少。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就在這些綠洲裡面挑了一塊叫做哈基姆的綠洲:這塊綠洲距離阿姆河畔二百六十公里,距離其他最近的綠洲也有近兩百公里。只要明軍能夠守住這塊綠洲,侯賽因叢集的後勤給養馬上就會出大問題。
在這塊綠洲上,原先生活著兩千多土庫曼人。李過率領一個營計程車兵來到這裡後,就將這兩千多土庫曼人全都趕走了:此地的水源雖然充沛,但要供養六七萬軍隊也是很困難的,能減輕一點負擔就是一點。當然,這些原住民不能向東走,只能向西去尋找最近的綠洲,指望那裡人能夠救濟他們。至於說他們能不能走到,這個嘛,李過就懶得管了。
在十月一日的查爾朱會戰中,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已經沒有了重炮支援的侯賽因叢集,仍然在激戰數小時後故意戰敗。趁著戰場面太大,以及騎兵們在互相鑿穿後戰場位置的變化。使得李自成的步兵隊與張獻忠的騎兵隊,不著痕跡的,很自然的分開了。
之後,李自成吊著侯賽因一步步的向哈基姆綠洲撤退,成功的把侯賽因牽到了沙漠深處。而李過已經在哈基姆綠洲建立起了簡單的工事,就等著侯賽因的大軍前來圍攻了。
可是,眼看著計劃就要進行最後一步,你們居然不來了?
說起來,作為當年跟著黎塞留一起取得耶路撒冷大捷的領兵大將,侯賽因如何不知道“示敵以弱,誘敵深入”這樣的套路?可惜,正所謂“當局者迷”。在北線孫傳庭的主力兵團已經展開對撒馬爾罕圍攻的情況下,他實在是太想徹底殲滅李、張支隊了。
兩次大規模戰鬥均獲得勝利,無數次的小型戰鬥也以勝利居多。現在,敵人被迫進入了沙漠,已經無法再進行機動作戰。此時不冒一點風險,深入沙漠裡將其完全殲滅。還等著自己撤軍後,敵人又捲土重來踢自己的屁股嗎?
可是,瓦倫斯坦的一封電報,很快就讓其冷靜了下來。
在這封電報裡,瓦倫斯坦除了反覆示警外,就著重指出了一點:沙漠裡作戰,水源至關重要。敵人若是搶先一步拿到綠洲,你一時半會攻不下來,後面的運輸隊又被敵人的騎兵幹掉。那,你的大軍將會徹底崩潰。
看完瓦倫斯坦的電報,侯賽因當場冷汗直流:他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十月一日那天的查爾朱會戰,中國人的騎兵是和自己的步兵反方向逃跑的!
九日接到電報,侯賽因反覆思索,尤其是前方斥候回來報告,說中國人真的盤踞在一個綠洲裡修築防禦工事後。侯賽因徹底接受了瓦倫斯坦的意見:追擊敵人步兵的事情先放一邊,穩固了自己的後勤再說。
可惜他倒是想明白了,但是他麾下的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卻不幹了:一路行來,他們看到了太多因為被中國人搜刮後,失去了所有的糧食和大量的牲畜,被迫流離失所的同胞了。這些戰士之所以最近這一個多月打仗如此勇敢,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自己同胞的慘狀給刺激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現在,眼看那些來自東方的魔鬼已經被我們趕進了沙漠,覆滅就在眼前,你說停下來就停下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