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奧斯曼人什麼時候有戰列艦了?”
“這方面他們的情報遮蔽工作確實做得好,便是菲利普,估計也是最近才知道。想來,奧斯曼人沒有在黑海造船廠打造他們的艦隊,而是在波斯灣吧。”
“有這個可能。嗯,這麼算起來,歐盟與奧斯曼聯軍,再加上印度人,一共是有一百九十五萬人。海軍方面則是九艘戰列艦,三十五艘重巡。路易,你作為大公,不可能就是這麼直接去印度吧?你能指揮多少軍隊?”
“只有三個師在我麾下,這三個師編為第十五軍,我是中將軍長。還除了兩個大公國自己的師以外,還有一個以布列塔尼人為主組建的師歸我管轄。”
“三個師編為一個軍?那不就是65個軍了?”
“這個倒也不一定。總的來說,這次赴印作戰,這一百三十個師,一百九十五萬人被分為了五個叢集。第一叢集是奧斯曼人的十五個師,他們先駐守在巴基斯坦。然後等中國人的主力進入印度後北上,攻擊中國本土的西北省份。
第二叢集是奧斯曼人的二十個師。其作戰任務是進入恆河三角洲,防禦可能從緬甸若開山脈開過來的敵人。司令官是多年前在亞歷山大一戰成名的俄羅斯人鮑里斯。這傢伙擅防不擅功。所以菲利普和奧斯曼那位大維齊商量之後,分派給他的任務就是防守。
第三叢集有五十個師,全部為歐洲部隊。司令官是杜倫尼,主要分佈在恆河流域。一般來講,中國人大規模登陸,只可能透過孟加拉灣在印度半島的東側登陸。而登陸後,為了維持大規模兵團的後勤,必須要藉助恆河。所以,杜倫尼叢集的主要任務就是沿恆河流域節次抵抗,緩慢後退,拉長中國人的補給線後再伺機反擊。
第四叢集有二十五個師,也全都是歐洲部隊。司令官為亨利大孔代),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的東高止山脈。菲利普認為由於後勤壓力,中國人即便是在印度半島東南側登陸,也不會有太多的部隊。所以,亨利這邊有二十五個師足夠了。啊,老師,我率領的第十五軍,就是被分配在這個叢集。
第五叢集是二十個印度師,司令官是瓦倫斯坦。駐守在德里一線。嗯,這個叢集,用會後有些刻薄的貴族的話說,就是一個等待分解的屍體。前面四個叢集哪個戰損嚴重了,就拆解這個叢集去補充。”
“非常好。”這邊路易十三不停的說,那邊黎塞留不停的記。等到路易十三說完,黎塞留的筆也幾乎同時停下了。
“路易,有了這份詳細的情報,大明在本次決戰中的勝機又多了幾分。可惜你的部隊不是在杜倫尼的主力兵團,不然若是在雙方的主力兵團激戰正酣的時候,你突然率隊讓開防線……”
“老師,那是不可能的。我為中國那位皇帝只能做到這個程度。畢竟,中國實在太遠,而西班牙卻又太近。為了這殘存的巴黎大公國還能存活下去,並保留復興法蘭西的希望。我絕對不會在遙遠的印度戰場公開我的立場。而且說真的,在奧斯曼的兩艘戰列艦參戰後,我對中國人在海戰方面能夠獲勝缺少信心。您剛才也提到了,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海戰才是關鍵。”
“是的,不過不管怎麼說,只要能夠把這份情報及時傳到大明,大明取勝的機率就會增加。而只要大明在這場決戰中獲勝,法蘭西的復活就是必然!”
“如何把這份情報傳遞給中國皇帝,是老師您的事了。接下來。”路易十三伸了一個懶腰:“我要去陪陪我的家人了,畢竟,這會兒都1646年的11月了,最多還有半個月,我就要出發了。”
路易十三離開後,黎塞留輕輕搖動了一個位置非常隱秘的鈴鐺。
很快,一面牆壁上莫名的被拉開了,一個面相極為普通,看起來毫無特點的男子沉穩的走到了黎塞留面前。
“剛才的話你都聽到了吧?想盡一切辦法,儘快的將這份情報傳回大明。”
“是。”
“另外啟動葛洛莉亞送過來的燕子,讓她們儘可能的從西班牙的海軍高階軍官身上打聽對方海軍還有什麼新的在建大艦。”
“是。”
“現在傳遞訊息回去,大概需要多久時間?我們的人員往返安全麼?”
“子爵閣下黎塞留在大明的爵位),現在,靠著大明—奧斯曼—歐洲這條絲瓷茶的走私線路,我們的情報人員要返回大明總體較為方便,如果一切順利,最多三個月,我們就能到達中國的新疆。但是,一旦戰爭開打後,這條線就不太好走了。而且,我們在西班牙的同事傳來訊息,隨著戰爭的臨近,西班牙的情報機構也加強了反諜的力度。”
“哎,你們要獲得功績以後好在大明獲得身份地位,我需要復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啊。總之,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確保這份情報毫無疏漏的,完整的,快速的傳回大明!”
“必將不負所托!”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