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紙幣的圖案了。銀行的意思是,紙幣正面是人物頭像,背面是我大明的大好河山。諸位請看這樣幣。這一百元紙幣的正面人物,是太祖皇帝,背面是泰山。五十元,正面是成祖皇帝,背面是紫禁城。二十元,正面是先帝萬曆),背面是黃河壺口。十元,正面是今上,背面是長城。
十元以下的人物頭像,五元的,是孝慈高皇后朱元璋的馬皇后),背面是中都城樓鳳陽)。兩元,是中山王徐達),背面是大運河。一元,是於少保于謙),背面是杭州西湖……”
“嘶~!”
看了一眼下面明顯雙眼血紅的諸位同僚,曹三喜哪裡還不知道這些臣子心裡都在想的是什麼。他乾脆的添了一把火:“各位,按照皇上的意思,這只是我大明天啟年的紙幣。以後我大明的國祚肯定千秋萬世嘛,後世也肯定會有更多的名臣良將湧現,所以,未來新版紙幣上的人物頭像,也是可以換的。”
“哎喲!這,這皇上思慮深遠,臣等拜服不已。”
“是啊,聽曹司徒這麼一說,老夫只想著再多為皇上,為朝廷效力幾年啊。”
“咚咚~”敲了敲法槌,恢復了會場秩序後。馬士英笑意盈盈的道:“各位同僚的心情,本相感同身受,不過,曹司徒還沒說完呢,請大家稍安勿躁。嗯,曹司徒請繼續。”
“多謝馬相。”行了一禮後,曹三喜繼續道:“一元至十元這個區間的紙幣正面圖案,分別給予一位後族,一位武將,一位文臣。而角這個區間,皇上的意思,是分別給一位科學家、一位教育家和一位醫生。因此,本案的角幣上,暫定的是五角的正面為趙士禎,背面是雁蕩山。兩角的正面為王陽明,背面是寧波港。一角的正面為李時珍,背面是雲丹山。
分幣這個區間。呃,我大明乃天朝上國,麾下藩屬無數,這天啟紙幣也是要在整個大明所有區域統一發行的。所以,適當的照顧一下藩屬國裡的精英也是應有之意。因此,這五分的正面,暫定的是唐王殿下。兩分的是李舜臣。一分的是真田幸村。三張分幣的背面,也自然是唐國、福國以及日本的名勝。”
“好,感謝曹司徒的講解。諸位,現在大家對財政部和銀行選定的人物、背景圖案有什麼意見?”
馬士英這一開口,大家紛紛或起身,或舉手,或直接嚷嚷開了。
由不得這裡的文武眾臣們激動:頭像印在鈔票上,註定的青史留名啊!
十元以上是皇族,這個我們本人是沒想法的。但是十元以下的呢?
很快就有大臣提出,分幣雖然不值錢,但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使用頻率極高——絕對遠超十元以上的紙幣。這麼高的使用頻率,用藩屬國的人物做頭像,這樣太像話了。改了!至於改成啥呢?嗨,我大明的名臣猛將還少嗎?選一選,往上面印啊!
分幣之後是角幣,好,皇上說要弄科學家、教育家、醫學家,這個我們沒意見。但是趙士禎憑什麼做科學家代表?難道不該是出身於我們文臣的徐光啟嗎?
元幣方面,高皇后是五元我們沒意見。憑啥徐達是兩元,而文臣代表于謙才一元——反過來,樞密院的武將們自然是擰著脖子,說為啥我中山王不能是兩元?沒有中山王驅逐元韃,于謙不過是個叫於三三或者於四五之類的下賤南人,如何做得少保?
參會眾人越吵越兇,最後吵到十元以上的大額鈔票。到了這裡,眾臣們意見倒是一致:高皇帝、文皇帝面額最大沒意見。但是先帝嘛……拿下來吧,不如把今上弄成二十元。
文臣們互相吵,文武之間吵,便是參會的司禮監、東廠、御馬監等掌印太監們也參合了進來:怎麼?我們宦官在大明出了這麼多名宦,就不能在紙幣上有個代表嗎?
最後大家一陣吵吵嚷嚷,經過反覆拉鋸後,終於形成統一意見:百元,太祖高皇帝。五十元,成祖文皇帝。二十元,今上。十元,馬皇后。五元,徐達。兩元,于謙。一元,張居正——雖然在幣值上武將仍然壓了文臣一頭。但元幣上,文臣二比一,所以文官們滿意了。
角幣保持原案。
分幣原案被全盤推翻,五分、兩分、一分的票面,分別改成了徐光啟、戚繼光、鄭和……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