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的政ei被網站吃了,造成閱讀不暢。請各位讀者老爺自行腦補。)
在歷史本位面,首條真正實現運營的電報線出現在1839年。第一條鋪設於英吉利海峽,將英國與歐洲大陸連結起來的海底電纜出現於1850年。但是真正的,可以長距離通訊的無線電報,則要等到1895年了。
在朱由棟這個位面,有線電報出現的時間也只有五六年。雖然穿越者們都知道,未來電報通訊方面,無線電報更具實用性,並且督促各自的科學家們努力研發無線電報。但一方面是技術問題不是政治領袖說要就能有的,這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則是,即便有了無限電報,在安全性和穩定性上,有線電報仍然有它的優勢。所以,無論中歐奧,這會兒都是一邊研發無線電報,一邊不斷的修築電報線路。如西班牙這樣需要海洋來聯通本國各方利益的國家,更是已經把大西洋海底電纜的鋪設提上了日程。
不過,也就這樣了,因為沒有無線電報。所以易普拉欣在五月份給朱由棟寫了親筆信後,朱由棟看到的時候,已經是1642年的10月了。
在看完易普拉欣的信件後,朱由棟輕輕笑了笑,然後讓方正化把陳子壯和崔呈秀叫了過來。
“你們都看看這個,哼,奧斯曼的中文翻譯不行啊,這中文版顯得極其生硬。你們幫朕看看這個突厥語版的原件。”
“……皇上,這應該是易普拉欣大維齊的親筆,早年臣等在伊斯坦布林出使的時候,和這位大維齊有多次信件往來。此外,這求人辦事還拿腔作勢的樣子,確實是易普拉欣本人了。”
“哈哈哈,果然如此。嗯,你們一個外交部尚書,一個商務部尚書,覺得怎樣啊?可行不可行?”
“皇上,臣以為,可行!”崔呈秀上前一步:“皇上,絲瓷茶三項,以前中歐貿易通暢的時候,每年可以為我大明帶來至少三千萬銀元的淨收入。雖說朝廷從中得到的商稅只有六七百萬。但是這三千萬銀元進入我大明市場後,對緩解我大明的錢荒用處極大。而最近這幾年,隨著中歐貿易的斷絕,我大明市面上的銀元,又有了升值的趨勢……所以,在我朝紙鈔發行前,透過重啟絲綢之路,再次緩解我大明的錢荒,非常有必要。”
“崔卿所言,確屬實情。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給你們兩位去辦了。朕的意思是,外交部應該與奧斯曼人好好商榷一下,除了重開絲綢之路外,最好是雙方都能把電報線搭建到彼此控制範圍的交界處。如此才能方便聯絡,有了問題後才能及時溝通嘛。”
“是,臣等領旨。”
“此事你們拿出具體方案,真正執行是新疆布政司。不過,這畢竟涉及到商路安全。所以,還得選一個人,擔任絲綢之路護衛隊的隊長。你們可有人選?”
兩人稍稍對視一下後,陳子壯拱手道:“皇上。此人在本次新疆反擊土賊入寇的戰役中,表現極為優異。在大量殲滅敵軍的情況下,其麾下民兵部隊的損失是最少的。”
“啥?吳三桂?額,好,就準陳卿所請。方正化,待會你去御馬監走一趟,讓劉時敏選調三千即將退役的老兵給吳三桂。另外讓財政部為其建一個戶頭,每年的行政經費和薪俸額度,你讓曹三喜自己看著辦。”
“奴婢領旨。”
“好,重開絲綢之路的事情就先說到這裡。另外,崔卿,美洲那邊的貿易航線架設得如何了?”
“皇上,從南京傳送到北京商務部的電報上說,四個多月前,從美洲的利馬港出發,滿載三百噸銀錠和十二噸金錠的運輸船已經於前日抵達南京港。而我大明這邊,商務部近期已經收到二十七家商會遞交的經營美洲航線,到美洲進行貿易的申請。”
“哎,不容易啊。朕在美洲持續投入這麼多年,總算是看到像樣的產出了。崔卿啊,美洲的特產除了金銀,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糧食、海鮮什麼的,可以讓我們的商人去那邊設罐頭廠。礦山嘛,除了金銀銅礦外,南美的煤、鐵、硝石也很豐富,特別是硝石礦,這開採成本比我大明要低得多……總之,南美大有可為!”
“是,皇上。臣也早就從王執中、徐霞客的書中瞭解到南美自然資源的豐沛。只是臣與下面的商戶溝通的時候,他們都對到南美設廠、開礦有疑慮。倒不是怕那裡的印第安人難以相處,而是覺得我大明……呃,皇上恕罪,他們是對我大明在南美的軍事優勢沒有信心。畢竟最近這些年,我朝和西賊在南美的爭鬥,並未佔據絕對上風。”
“這個嘛,你不用太擔心。估計要不了多久,南美那邊就有好訊息傳過來了。到了那時候,只怕想去南美髮財的人,會用申請報告堆滿你的案頭!”
……
1642年10月15日,南美,利馬城。
此地由大明聯合印第安人重新奪回,已經過去了近兩年,城內除了西班牙人留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外,也有了一些飛簷斗拱的中式建築。而在城中心,一座高達十米,有三層屋簷的傳統中式建築巍然聳立。雖說在這棟建築的很多地方,仍然有不少工人叮叮噹噹的工作著。但是各進大門來來往往的人流,已經充分表明,這裡就是大明在南美的統治中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棟建築的東南角,有一間充滿了穿越者氣息的會議室——或者說,這間房間的裝修風格,像極了21世紀國內諸多大學司空見慣的階梯教室。
而現在,這間階梯教室裡,坐了大約近兩百個壯實的漢子:他們穿著統一的淺綠色大明陸軍制式軍服,佩戴著上尉直至少將等各種等級的肩章。唯二與大明普通陸軍軍官有所區別的是,這群人的膚色普遍比大明軍官要深一點,面部輪廓立體感更強一點。然後就是,他們軍服領口處的領章,其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與普通陸軍軍官長方形的形狀有明顯區別。而領章上一個話筒加一支筆的圖案,也和陸軍的兩把步槍明顯不同。
這群人,正是大明在南美,以印加王國國防軍的名義組建起來的十個印第安師的營級及其以上而此時,站在整個階梯教室最下方的主席臺上的,自然就是大明帝國皇長子最多還有一個月,我們大明與印加王國聯軍的波哥大戰役就要開始了。這場戰役如果我們能夠獲勝,我們就可以把西班牙人的主力趕出南美大陸,而印加王國將得以徹底的站穩腳跟。而我們若是失敗,則我們不光會丟掉基多,搞得不好利馬也會守不住。說不得,我們又要被打回安第斯山區。所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但是,在這場如此重要,可以說決定印第安人命運的戰役開始前,十個印第安師裡,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流言。非常不利於戰前團結,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備戰。因此,今天召集大家一起開會,就是要跟大家把這些流言講清楚,你們回到部隊後,則要負責在各自的師、團、營裡,幫助我們的戰士統一思想,堅定信念……沒錯,為了尊重印第安人,朱慈燚、孫傳庭等人招呼本地人都是叫他們的印第安名字。但是對於一些接受了漢文化,對大明有了一定忠誠度的印第安軍官來說,他們自我介紹的時候,更喜歡用自己的中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