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臣弟向皇兄報告這個計劃前,臣弟想先知道,我大明的內燃機,多久能夠問世?”
“這個啊,為兄讓傅山和朱逵柚牽頭了一個小組進行研發。不過這個東西就算做出來了,五年之內也不可能造出適合大型軍艦使用的燃氣輪機。最多,最多就是小型的內燃機作為魚雷的發動機,讓魚雷的速度更快罷了。”
“皇兄這麼一說,那臣弟就明白了。”起身,鄭重的施禮後,朱由校道:“皇兄,臣弟的五年造艦計劃,分為以下三步。第一,增加造船廠。我大明現在能夠單獨建造萬噸戰艦的,只有濱海和長沙兩座船廠。但這兩座船廠經過多年經營,已經有了一大批熟練的技師和工人。臣弟的意思,是將這些熟練工分散一部分到肇慶和福寧造船廠。從此以後,長沙、濱海兩座船廠就以建造大型戰艦、大型運輸艦為主。而中低噸位的戰艦,就交給肇慶和福寧兩座船廠建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就是專業化了嘛,可以,朕同意了。”
“多謝皇兄,那麼臣弟接著說第二步,造艦。按照臣弟的估算,四大船廠開始有效運轉後,只要原材料和資金供應得上,這四個船廠每年可以完成八萬噸艦船的建造。”
“八萬噸?”朱由棟心裡快速的計算了一下後道:“那就是每年四千二百四十萬上下的銀元投入?”
“差不多是這個價位。皇兄可是覺得有什麼困難?”
“為兄跟你說實話吧。這錢呢,擠一擠還是拿得出來的。但是你還要想到,軍艦造出來了,海軍的軍費也會大幅提高啊……
現如今,朕準備把大明的常備陸軍師擴編到五十個。這就是四千萬日常開銷了——要打仗的話,這費用直接翻翻。
海軍這邊,連同五個海軍陸戰師在內,現在每年的支出大約是三千七百萬。如果每年新增噸位八萬噸,那,除了每年四千多萬的造艦費用,軍費這邊每年起碼再增加五百萬。”
“皇兄。”一直以來,對朱由棟都是崇拜加仰慕的朱由校,這一次難得的強硬了起來:“承蒙皇兄信任,臣弟也做過幾年監國。若是臣弟算得不錯的話,我大明現在的年入,應該不會低於四億吧?”
“去年因為南洋海貿斷絕,只有3.6億,今年戰事停歇,加上美洲可以提供部分產出,應該能到4.8億。”
“那皇兄有什麼為難的?海陸軍軍費,加在一起還不到朝廷歲入的三分之一吧?”
“由校啊,你怎麼跟為兄耍起賴皮來了?你自己都說過你是當過監國的人,如何不知道我大明家大業大,這收入多,支出也多啊。朝廷的公務員系統,他們的俸祿加上行政經費,一般會吞掉收入的兩成半。教育、醫療,也會吞掉二成半。這就是一半沒有了。然後還有基礎建設,一般每年投入佔到朝廷歲入的一成半到兩成。之後是軍費的三成。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加在一起,朝廷還有盈餘。但實際上,最近這些年,哪一年沒有自然災害?最近五六年,哪一年不打仗?軍費佔朝廷支出的三成,那是和平狀態。一旦打仗,直接翻翻!”
“皇兄,臣弟知道最近幾年朝廷困難。可是接下來的幾年,除了美洲那邊還要打仗外,其他地方不都基本消停了麼?臣弟看前天的邸報,不是說我朝已經與奧斯曼簽訂了停戰協議了麼?”
“嗯,確有此事。那奧斯曼人打的好算盤,派了兩萬西帕西,裹挾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入侵我新疆蒙古。哼,這些人要是全都被我大明陸軍殲滅了,他國內的那些守舊勢力被極大削弱。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也無力威脅他們掌控下的波斯。如此局面,那位大維齊只怕睡覺都會笑醒。所以,在我們幫助他幹掉了這些人裡的大半後,他有什麼理由不籤停戰協議?”
“所以呀,皇兄,現在朝廷的收支應該恢復平衡了吧?”
“哪有那麼容易。由校啊,以前呢,我們有印度,雖然當時我們沒有收稅。但那是一個一億多人的市場。可是現在我們有什麼?小半個南美?三四百萬人?還隔著那麼寬的太平洋?所以……哎,不過為兄也知道,要奪回印度,總是需要海軍打頭陣的。你接著說吧,這每年新增八萬噸,你是如何安排的?”
“呃,臣弟的意思,從明年開始,每年新增兩艘戰列艦,這就是三萬噸。然後每年新增四艘重巡,這是兩萬噸。剩下的,再增加一些驅逐艦、補給艦什麼的。如此,五年之後,我大明會有十艘戰列艦,三十艘重巡……到時候我們才有足夠的力量,在印度洋上與西賊一決雌雄!”
“……”沉默了許久後,朱由棟點點頭:“你說得很有道理,要想有新的財源,還是得靠海軍去爭取。那,你的第三步呢?”
“自然是完善各個港口的維修能力了。皇兄,我大明在夏威夷、利馬、新加坡等地,必須擁有完整的,能夠維修戰列艦的維修廠啊。不然這軍艦受了傷,還得拉回本土來維修,這一來一去,是會貽誤戰機的。”
“好吧……”更長時間的沉默後,朱由棟抬頭道:“雖然很困難,但朕還是會想辦法給你弄到足夠的錢。希望你也努力,五年之後,還給朕一支無敵的海軍!”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