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迎皇上回國,吾皇開疆拓土於萬里之外,功業超漢邁唐,臣等謹為皇上賀!”
“眾卿免禮,朕不在國內的這段時間,辛苦大家了。”
簡單的君臣唱和後,眾人擁簇著朱由棟從天津港碼頭離開,向著天津火車站行進。一路之上,聽到訊息的百姓們齊齊的湧到了街頭,朝著朱由棟的御輦發出山呼海嘯的萬歲歡呼。
“由校,這些不會是你安排的吧?”
“皇兄說笑了,這些都是百姓自發的。”這一年二十九歲的朱由校,在經過了多次監國,尤其是這一次,朱由棟遠在萬里之外,根本無法請示彙報,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來拍板的鍛鍊後。整個人的氣質更加的沉穩內斂了。
“現在是天啟十六年十二月五日,自兩月前莫臥兒皇室伏誅的訊息傳回國內,六大報鋪天蓋地宣傳後,百姓們對皇兄的熱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還是在天津,若是下午我們回了北京,歡迎皇上的人潮還會更多,更洶湧。”
說到這裡,朱由校在馬車裡恭敬的起身行禮道:“萬里遠征,三年不到就打平了一個幅員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億的大國。皇兄當年掃平努爾哈赤歸途中所作的那首詞,已然成為現實。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的功業,都在皇兄之下了。臣弟謹為皇兄賀。”
“……哎,由校啊,照理說,取得如此功業,朕確實應該高興。但是,朕真的高興不起來?”
“是因為西班牙、奧斯曼仍然與我大明對峙,而我大明目前仍無必勝把握麼?”
“果然是做過監國的人,看問題比外面那些臣子有高度多了。”說到這裡朱由棟才稍稍提起了一點興致:“正是如此,由校啊,當今之世,因為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個地區正在逐漸的連結為一體。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連線只會越來越緊密。在這個過程中,只會產生一個世界領袖。朕希望,這唯一的領袖,是大明,是我華夏。”
“這個國家在皇兄的領導下從即將崩潰的邊緣走到如今的欣欣向榮,臣弟對最終達成這個目標深具信心。”
“……朕也有這個信心吧。”撩起車簾,看了看外面熱烈歡呼的百姓了,朱由棟的笑容更真實了一點。他輕輕的把背靠在車椅上道:“朕親征這段時間,國內情況如何?”
“皇兄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臣弟先撿重要的說的吧。”朱由校沉吟了一會後道:“這最重要的,當然是民生。臣弟無能,皇兄自出任監國以來,我大明維持了二十多年每石糧食0.5元的糧價失守了。現如今,我大明國內糧食每石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0.8元。糧價一漲,鹽價、肉價、油價、碳價都跟著漲。百姓的生計確實受到了影響。”
“嗯。”朱由校說的第一條,就讓朱由棟皺起了眉頭:說起來,大明這一次征伐印度,動員的兵力、民力確實超過了百萬。但是以大明及其東亞藩屬國近兩億人口的體量,這個動員,其實並不算窮兵黷武。但即便如此,糧價還是穩不住?
“不過現在皇兄拿下了印度,據聞那裡耕地眾多,水源充沛,年均溫度也比我大明高得多,大部分土地都能一年三熟。所以,這糧食問題臣弟是不擔心了。糧價下來了,鹽啊,肉啊什麼的,都會跟著下來的。”
“嗯,糧價雖有上漲,但還是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民生雖有影響,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你接著講。”
“是,皇兄。吏治方面,公務員制度繼續普及。目前,全國公務員已經有十三萬六千餘人,以前那種未經考試就在各級衙門做事的小吏、差役什麼的已經減少到了兩萬三千餘人。因為不知道皇兄什麼時候回來,所以今年臣弟先做了一個方案,預計明年再招收三萬公務員。如此,傳統的吏員和差役就可以全部清除了。”
“非常好,在這個過程中,可有人不滿鬧事?”
“這個肯定是有的,不過都沒有鬧出太大名堂。唯一可慮的是,據錦衣衛的情報,一些地方的白蓮教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據聞一些教會的骨幹,都是以前的小吏、差役什麼的。如此一來,這白蓮教的組織能力,比起以前強了太多。”
“哼,跳樑小醜。”輕蔑的評價一下後,朱由棟道:“朕這些年重建黃冊、簡化稅種、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民間還開辦了那麼多工廠……百姓的日子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這時候還傻頭傻腦跟著白蓮教走的,純屬無可救藥的刁民,對這些人,不必客氣。”
“哈哈,皇兄,這個不要跟臣弟說。你回來了,臣弟這個監國就要卸任了。你要怎麼處置這些人,你自己跟田爾耕安排吧。”
“嘁,你這傢伙。好吧,接著往下講。”
“是,皇兄,接下來是國內軍備。按照皇兄之前的旨意,臣弟在最近的一年多繼續推進武警隊伍和預備役的建設。目前,皇兄定下的五十萬武警部隊,已經建成三十七萬。預備役方面,已經有三百八十萬適齡男子和七十五萬適齡女子登記造冊了。只是國家最近這兩年財力吃緊,還無法撥出專款來對他們進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