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皇上,這士氣高了,士兵們在戰場上做的各種戰術動作更加的接近理想狀態。既能迅速擴大戰果,也能有效減少自己的傷亡。”
哎,要不然朕萬里迢迢的來這裡幹嘛?不就是來給大家加個buff的麼?
總之,武曲星君這個buff很好用,唯一的缺點就是有距離限制,逼得朕時不時的就要御駕親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真要說起來,朕這次來這裡,也不純粹的是要給本方士兵加士氣的。
“溫先生,你以前沒上過戰場吧?感覺如何?”
“壯哉,老臣以後回去了也能對兒孫輩吹噓很久了。不過皇上萬金之軀,還是儘量不要上一線的好。”
“沒事,朕這個位置,距離敵人至少三公里以上。而且朕按照你的意見,可是沒打九龍傘出來的。”笑笑之後,朱由棟也沒有裝英勇,而是在眾將的護衛下,向後方退去了:他在這裡看看就好,真的待久了,會嚴重影響將軍們的指揮。這點自覺他還是有的。
待得退到距離前線至少十公里的大本營後,朱由棟才與溫體仁好整以暇的坐了下來開始了奏對。
“印度的王公們勾連得怎麼樣了?”
“總體而言還不錯。”老溫微微笑了笑:在他看來,以前大明的文臣確實把武將欺負得太厲害,以至於大明的對外戰力水準持續下降,這個是得改。但是像皇上這樣徹底分割文武,讓文臣完全不參與武將的事情,這就實屬矯枉過正了。
以前打日本、暹羅這樣的小國,皇上這麼做還沒什麼。打莫臥兒這樣的大國,不讓文臣上來配合武將怎麼行呢?那些武夫會懂談判?會懂合縱連橫?會懂分裂離間?
和大國作戰,必須要把敵人的盟友搞得少少的,把本方的盟友搞得多多的。像這些武夫一般,二話不說上去就是硬錘,那是不能長久的。
還好,現在看起來,皇上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終於允許我們文臣參合戰事了。我可要在這方面做好了,這是為我們文臣掙未來的事情!
“皇上,臣這段時間會見了莫臥兒三個邦總督派出的代表,約莫三十多家各地的豪族。他們的意見都很一致,只要皇上尊重他們的信仰,維護高種姓的利益,他們不介意換個皇帝。”
“這最多隻是中立的表態,有沒有主動靠過來的?”
“有。錫克族人的首領格賓德表示,願意現在就號召族人拋棄莫臥兒為皇上效力。”
“他們要朕給他們什麼?一個獨立的國家?”
“聖明無過皇上。格賓德的意思是,如果大明能夠取代莫臥兒成為這裡的主人,他們想要整個旁遮普獨立建國。建國後他們願意向我大明繳納血稅。”
“嗯……”錫克人算得上是印度大陸諸多民族裡最勤勞、最勇敢的民族了吧?其信奉的錫克教相對於印度教來說其教義也更積極一夫一妻,反對種姓,互相幫助)。只是他們要的地盤可是旁遮普啊:這可不是21世紀印度那可憐兮兮的旁遮普邦。所謂旁遮普,就是五河之地的意思。在印巴分治前,是地域廣大、土地肥沃的膏腴之地。
但,如莫臥兒這樣的大國,真要硬橋硬馬的打過去,不知道要耗時多久。朕為什麼親自來此?不就是武將們看不到這個國家最致命的地方麼?
這塊大陸,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能夠把這麼多莫名其妙的民族,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懶惰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只能是宗教。
但是,被奉為國教的星月教,其信徒數量在這裡處於弱勢。龐大的印度教徒,以及信仰獨特的錫克教,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這麼多的宗教之間教派矛盾極深,不在這上面做文章,非要純粹用軍事手段,這是不是傻?
“溫先生,你跟錫克人說,他們的要求,朕基本同意了。所謂基本,就是說,戰後給不給他們完整的旁遮普讓他們獨立建國,朕要看他們接下來的表現。”
“臣記下了。另外,存之高攀龍)等人自接到皇上旨意後就抓住一切可讀可看的研究印度,到了這裡幾個月後,他們向臣提出了一個建議。”
“什麼建議?”
“在這個地方,將儒家宗教化,建立儒教,並傳播之。不如此,我華夏文明無法在這裡傳播,也決然看不到同化這裡文明的希望。”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