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為大國皇帝,這樣的想法也就只能想想:畢竟,無論是自己的次子還是長子,都戰敗了,而且是慘敗。這就使得他雖然貴為皇帝,卻不得不窩囊的忍住了自己的脾氣。
“使者怎麼稱呼?”
“陛下,外臣姓駱。”
“好的,駱先生。剛才所謂的停戰條件,我都聽清楚了。在我看來,這是非常無禮而且無理的。我想請問,這是貴國皇帝的意思,還是你們的意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本次出兵前,吾皇已經劃定了基本方略。上述條件,雖然有一些是我們遠征軍的司令們臨時寫就,但總體而言,都是嚴格遵循了吾皇的方略。”
“使者先生?”
“您是?”
“我是帝國的維奇爾提維迪。”
“哦,首相閣下您好。”
“好,使者先生,我認為,貴國的這份停戰協定,毫無誠意,是對敝國的訛詐!”
“呵呵。”駱思恭也不生氣:“首相閣下為何如此說?”
“首先,貴國發兵敝國的最大理由就是敝國殺害了貴國的使者。可是這件事,敝國上上下下已經仔細的調查過了。敝國根本沒有派兵入侵加德滿都,更沒有殺害貴國的使者。相反,貴國非但沒有派出使者來敝國進行問詢,反而迅速的派出了數十萬大軍對我國進行入侵。這充分說明了貴國對敝國的覬覦是蓄謀已久!”
看了一眼微笑不語的駱思恭,提維迪深吸了一口氣道:“退一步講,貴國認為敝國殺害了你們的使者,貴國皇帝要興師問罪,從恆河三角洲登陸入侵也就罷了。你們居然還派了一支軍隊侵入了敝國的印度河流域……呵呵,兩路入侵,這不是蓄謀已久又是什麼?”
原來滿桂的那支偏師已經成功的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進入了印度河平原?為什麼偏離預訂計劃那麼遠?罷了,萬里遠征,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不管怎麼說,滿桂這支部隊非但活下來了,還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哈哈,這真是一個好訊息。
心內大定的駱思恭此刻臉上的笑意更濃了:“首相閣下,不知道你曉不曉得我大明在兩千年前出過一位軍事聖人,叫做孫武的。他曾經寫過一本兵書,這本書裡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大明乃是東亞宗主,麾下藩屬無數……若是有一國殺了我大明的使者,那我大明不會再派使者,只會直接派軍隊進行討伐。當然,出兵是大事,所以必須要充分考慮作戰計劃……總之,貴國殺害我大明使者,我們是不會再派使者商議的,只會直接派兵。這直接派兵,兵分兩路,不是很正常嘛?”
“貴使真是善辯之人,我剛才已經說了,我們沒有殺害貴國使者。”
“嘖!陛下,貴國首相這個態度,就是貴國的態度嗎?那我們今天還在這裡談什麼呢?大家回到坎普爾,各自擺開陣勢,好好的打一場不就行了麼?”
再打?這個選擇對於沙賈汗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從加爾各答算起,東路明軍已經深入帝國腹地上千公里了,整個恆河平原都被攪得稀爛:這會兒是夏季啊,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種植季節。對於帝國這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來說,恆河平原產量差了,往往意味著全國都要捱餓!
而且現在敵人的西路軍已經也在印度河平原橫衝直撞:帝國為了坎普爾會戰,把俾路支邦和旁遮普邦的軍隊一抽再抽,那裡剩下的部隊完全不能阻止敵人的前進。
總之,帝國最精華的兩塊平原,這會兒都在敵人的兵峰之下。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到了雨季,只怕會有全國性的饑荒發生。
更惱火的是:本國軍隊不是敵人的對手!真要是把對方惹毛了繼續開戰,坎普爾的最後一道防線破了怎麼辦?從那裡到阿格納,一馬平川,完全無險可守啊!
當然,面對敵國使者的威脅,身為皇帝直接答話服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時候二皇子舒賈主動站了出來:“呵呵,貴使不要著急嘛。既然貴使願意來我們這裡談,那就是要反覆商討的啊。”
“……哼,二皇子殿下說話還算能聽。那,陛下,各位,想停戰是你們說的,我方提出的停戰條件你們又覺得不能接受。那麻煩你們說說,你們想怎樣停戰呢?”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