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穿越者,朱由棟在大內的一眾貴人裡是出了名的好伺候。所以當他單獨開府於興華宮後,大內的宮女、宦官乃至侍衛們都想到這裡來應差。
事實也是如此,興華宮的氛圍是大內諸宮裡最為輕鬆和諧的。
不過在今天,興華宮裡的下人們,只要稍微有點眼力界的,都一改以前輕鬆隨意的面容。別說做事的了,便是那些暫時手裡沒活的,走起路來,都刻意的放輕了落腳的聲音。
無他,這座宮殿的主人已經把自己關在書房整整一天了。
“王公公,小爺還是沒有出來嗎?”
“沒有啊,昨晚端進去的膳食倒是都用了,不過今天早上的可就……”
“哎,小爺這可怎麼了?呃,要不要派人去慈慶宮那邊?”
“呵呵……”王承恩斜著眼睛看了一眼提出這個建議的傻瓜,沒有再說話。
“哎喲!看我這見識。”說出這話的小宦官登時就反應了過來:這千歲爺比起自家的小爺來,那是差的太遠啊!小爺都解決不了的事情,找千歲爺有個屁用!
此時的朱由棟,孤獨的坐在書房的凳子上。身子向前傾斜,雙肘放在膝蓋上,兩手合而為一,額頭則是重重的貼在兩手上。
他從萬曆那裡回來後,已經長考了整整一天。
其實在關於去不去南京這個問題上,朱由棟思考的時間並不長。
去南京的好處是極多的,這點毋庸諱言。唯一需要顧慮的是:他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極大的仰仗萬曆的信任和支援。若是去了南京那麼遠的地方,這份信任沒有了呢?
千萬不要以為在前些年的國本之爭上文臣們近乎集體的堅守禮法,他們就會始終堅守禮法——那不過是因為這樣做對大家有好處罷了。在朱由棟已經表現出極強的能力和雄主的潛質,明擺著不好操控的情況下。文臣們若是有機會,才不會再堅持禮法呢:你是太子的嫡長子又如何?太子已經有了另外的兒子了!若是你去了南京,然後再在南京做出一系列有損官僚權貴階層的舉動。大家真的是有可能想辦法把你這個皇太孫給搞掉的!
不過,若是自己不去南京,在北京的話則始終會受到掣肘。再說了,現在大明的經濟重心早就南移,若是不提前把錢袋子抓住,而是靜等萬曆、朱常洛先後駕崩的話。那可就真的太晚了!
所以,去不去南京,並不是問題。
如何去,這才是問題。
“吱呀”聲中,緊閉的書房門從裡面開啟了:“王承恩!”
“小爺請吩咐!”
“去請沈先生到孤這裡來一下!”
“是!”
“等一等。”
“小爺還有什麼安排?”
“除了沈先生,孤在北京的其他幾位先生都要叫來,不過你留意一下,每位先生到興華宮的時間要錯開。”
“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
“不知太孫見招老臣有何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