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的地盤並不算大,不說滿清和南明,就連和張獻忠、左良玉這樣的割據勢力比起來,都有一定差距,但隨著督軍院越來越完善,能動員的人力、物力還有效率可是遠遠超過普通割據勢力和軍閥的。
地盤小,但掌控力和利用效率高,而且體系的完善,也就意味著,需要趙毅親力親為的事情漸漸減少了。
比如督政院,督政院的在因為士子出走後,人手著實緊張了一陣子,但趙毅也有他的解決辦法。
隨著軍隊中斬開的文化夜課走上正軌,還有識字計程車兵和基層將領越來越多,雖然四書五經一概不通,但一些基礎的算數,也能初步掌握,文化水平大概就等於後世小學的一二年級吧,但解讀督政院的政策倒是沒有問題了。
而這些戰士或者軍官當中有不少的因戰負傷的,其中的比例還不小,足有數千人,無論有沒有地方治理的經驗,只要識字超過兩千個的,能做出三位數的加減法的,都被趙毅保留勳烈待遇後,退出軍籍,然後打包輸送到各個督政院的機構去。
他們大多出生窮苦人家,加上受到軍隊的良好作風影響,大多性格淳樸,辦事認真,有較為堅定的信仰,對趙毅忠誠且崇拜,很難被金錢所收買,所以趙毅很放心的將他們填充進行政機構,具體的事物自然由那些今年的疍吏辦理,他們更多的是學習辦事的技巧,還有起到監督整風的作用。
數千名強而有力的辦事人員讓行政機構能很好的發揮出制度的力量,帶來直觀的效應和轉變就是動員能力的提升。
比如某個村莊要修建一條水渠,一般是由村長和庶民代表溝通,經過庶民代表反饋到民政局或相關的機構,然後等待審批,再由憲兵押送官奴將難點和危險的地方疏通好,接著由村子的大隊分配工作,這已經是一種很有效率的動員方法了,但有這些戰士補充進行政機構後,往往官奴還沒審批下來,一件事情就帶頭幹好了,等官奴來,正好再幹點其它的事情。
軍隊系統也相似,督軍院的將領們從一開始的泥腿子當知府,大哥不認識二哥,到在趙毅有意識的推動還有數次召集將領開會後,各個署也找到了感覺,逐步走上了正軌,目前整個督軍院各個署的官吏,還有辦事的軍隊人員,也達到了近千人。
於是乎,趙毅的事情便變得越來越少了。
但趙毅並未讓自己徹底閒下來,永寧軍校、兵工廠,還有督政院的各個衙門,他都經常溜達。
這天,趙毅正在兵工廠內看董政新設計的野戰銅炮時,就得到警衛的彙報。
倪元璐回來了。
趙毅第一時間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出城迎接倪元璐。
“汝玉回來了。”趙毅親切的稱呼倪元璐的字,將風塵僕僕的倪元璐從馬上攙扶下來,這番舉動自然讓倪元璐誠惶誠恐,連道客氣。
“此番潞安府一行,下臣幸不辱命。”倪元璐對趙毅拱了拱手,已經以臣自居了,趙毅並未糾正對方的稱呼,指著身後幾員武將打扮的人問道:“這幾位將軍是何人?”
他說的自然是徐虎壯、白戰和李清三人。
見趙毅問起,不待倪元璐回答,三人便上前一躬,自行介紹道:
“某名徐虎壯,原黎城守將。”
“屬下李清,原襄城守將。”
“屬下白戰,原寧山衛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