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州趕往沁州,有百五十里的路途,沁州趕往沁源,又要百里遠。
這個時代的大軍行軍能做到日行超過三十里的就算強軍,祖大壽的兵馬可還沒有綁腿的習慣,但強行軍的話,一天五十里也勉強能做到。
“奴才見過王爺。”星夜兼程數日的祖大壽整個人極為憔悴,但見到出城迎接自己的多鐸,還是第一時間跪安道。
“祖將軍辛苦了。”多鐸不敢託大,知道祖大壽的分量,連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
“此番本王著了劉芳亮的道,痛失我大清的勇士,實在是無臉見皇兄了,還要連累祖將軍替本王收拾殘局。”
“為主子分憂,本來就是奴才的本分,王爺何必客氣。”祖大壽連連搖頭,摸著剃去半邊頭髮的腦勺又詢問道:“非是奴才不曉事,不過不知那平陽府城到底是出了什麼變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來可恨!”多鐸一想到平陽府的事情就面露猙獰,“劉芳亮反覆之輩,他早就聯合了太原府附近的一夥流寇,獻城是假,謀算本王是真,可恨本王大意,竟然沒有看破他的毒計!劉芳亮在城中謀逆,太原府的那夥賊人趁機而入,數萬賊軍有心算無心,本王若不是反應得快,恐怕就留在那邊了。”
吃了這麼大的敗仗,多鐸不可能在奴才面前把過失往自己身上攬,只能說是劉芳亮和趙毅太狡猾,處心積慮的暗算自己,否則不是顯得自己很無能嗎,這以後還怎麼當主子。
“王爺吉人自有天相,又有大清的列祖列宗保佑,那些賊人再是狡詐歹毒,也傷不了王爺分毫的,倒是王爺神勇,竟然能在那種險地之下,帶著勇士們突圍出來了。”
祖大壽在遼州就練就了一手補牛皮糊窗裱的本事,找了個舒舒服服的臺階給多鐸下,多鐸樂得順坡下驢,互相恭維,大抵說了些祖將軍真乃我大清忠勇之類的話,而祖大壽還是面露猶豫之色,欲言又止地詢問道:“不過如此說來,那群太原府附近的流寇是有些本事的,不知賊首是何人,其部有什麼本事?”
多鐸聞言收斂起笑容,語氣蕭瑟道:“我已經命人打聽過了,那賊的首領叫趙毅,據傳是真定府人,今年三月本王敗了闖賊後,倒是讓他撿了個便宜,收編了不少殘兵後趁勢而起,不僅和劉芳亮勾染,還投靠了明廷,端的是蛇鼠兩端之輩,不過憑此無恥的手段左右逢源,如今山西之地,算上潞安府的明廷勢力,七分有三竟連成一片了。”
“如此這趙賊看來是不可小覷了。”祖大壽摸著自己瓦亮的半邊腦袋,眯著眼,“那依王爺想法,下一步有何打算?”
“此番折損了這麼多的勇士,本王只能回京城和皇兄請罪了,你倒有什麼想法,可以說一說。”
“奴才愚見,沁源不能丟,奴才帶著兩萬精銳過來,就是為了準備守好沁源,以免趙賊趁機來攻,把剛打下來的沁州和遼州都丟了。”
多鐸也知道趙毅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不來打沁源,但也不想滿人再在這種消耗極大的攻城戰中死去了,這些殘部急需修養,重新整整銳氣,見祖大壽識相,也願意順水推舟,稱讚道:
“祖將軍老成謀國,山西之事,還是要倚重你了。”
“王爺客氣了。”
二人簡單的談妥後,多鐸領著不足萬的敗兵順著來時的路退回去,而祖大壽則帶著手下重新鞏固城防。
看著前不久剛被自己屠戮一空的沁源,祖大壽有點後悔了:若是不殺那麼幹淨,重新佈防的話也能省點力氣。
喜歡1644我的帝國請大家收藏:()1644我的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