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劉驕出面,招降的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許威就帶著一萬多劉驕的兵馬投降了。
一萬四千人一個不少的投降了,趙毅裁去老弱少小,只挑了五千七百多人出來,再加上俘虜的一千多名騎兵,打亂後分成三個團,由譚延和許威各領一個團,趙毅升任了幾個從太原就跟著他的連長作為副官,然後張計的部下霍渠也從營長升任團長了,人員補充也省了,正好帶著下面的人將降兵吸納了就可以。
原二團長張計,立功升任獨立騎兵團團長兼步兵槍戰操典總教官,騎兵戰士則是騎兵中的一等俘虜和他從二團中挑選一些精幹的戰士為中堅骨幹補充進去,警衛營營長李震升任二團長頂替他的位置,另外在這一戰中俘虜劉驕的薛青則成為全軍第一個榮立個人一等功的戰士,補警衛營營長的職位。
一干人員變動後,趙毅雖然折損了數百名新民軍戰士,但是整個軍隊的數量膨脹了差不多一倍,現在實際控制的兵力接近兩萬人,裡面還包括兩千名輕騎兵。
剩下的一萬多不合格的俘虜則在陳卓的押送下回到永寧州給李庭浩安排,正好利用人力。
而劉驕,在這場戰役中失去最多的人,則被認命為了憲兵團團長,負責給州長李庭浩打下手,幫助維護治安和調動人力資源,憲兵團裡面的兵都是輔兵和一等戰俘,他們只拿銀子,不享受分田待遇,只有立功脫罪後才能轉正。
固守寧鄉的劉雄雖然沒有刀兵見血,但算得上守土有功,加上經略寧鄉縣城頗有成效,趙毅這裡給他記了一功,留待以後封賞。
軍隊開拔出來,戰死400多人,傷殘500多人,經過張賀計算後,這裡的撫卹銀子得花出去差不多5萬兩銀子,加上兵力膨脹差不多一倍,每月的軍費開支也要3萬多兩,好在之前的繳獲還算豐厚,足夠以目前的水準維持半年左右,但坐吃山空不是趙毅的性格,得不斷的開源才是正事。
他把目光轉向了劉芳亮。
無他,因為平陽府有大量的土地,只要打下哪怕一半的平陽府,那趙毅的地盤也將擴大三倍以上,耕地也將達到兩百七十萬畝以上,這些田地明年種植稻米,即使除去封田,也足夠養活將近八萬大軍了......。
趁著劉芳亮實力大損,不將之吞併下來趙毅都覺得對不起自己。
劉驕這一次帶出來劉芳亮三分之一的家底,經過這一戰後雙方的實力從紙面上看,趙毅還不是劉芳亮的對手,但由於平陽府地廣人稀,加上劉宏亮要防備東邊的老仇家潞王,所以兵力分散的很開,給了趙毅的機會。
接下來的大略,趙毅不準備自己硬啃骨頭,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聯合李巖打劉芳亮,另一個則是找劉芳亮的老冤家。
不過李巖和劉芳亮是同一輩分的老夥計了,不聯合起來收拾自己就謝天謝地了,怎麼會跟著自己打劉芳亮,所以趙毅的選擇只剩下了潞王。
他要效仿宋朝時候的金人,連宋吞遼,邀請潞王瓜分劉芳亮的底盤,同時掂量掂量潞王的實力,並且聯合潞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招安,這個招安不可能是交出兵權,而是以光復之功利誘潞王,給自己一個合法割據的名分,等到把劉芳亮收拾了,與趙毅接壤的鄰居們就更強大了,減少於明軍的對抗,有利於自己北上擴張。
“有勞曹教委,代我捉筆。”趙毅吩咐了曹豐道。
“大帥請說……。”
“吾姓趙名毅,本真定人士,靖平二年,被賊脅迫……,今願盡微末之力以助潞王平定闖賊餘部,然闖賊部將有劉宏亮者,熙熙攘十萬眾於平陽府,毅雖有心助朝廷平寇,然既無名分又兼之兵微將寡,甚為無力,今聞潞王殿下仁厚,毅懇請殿下撥糧草五十萬石相助,不使義士忍飢寒之苦……,若殿下資以糧草,毅願肝腦塗地以助殿下光復平陽府,趙毅拜上。”
大軍暫時在寧鄉盤踞,幾名斥候帶著曹豐捉筆的書信給潞王送去。
潞王府內。
年約四十的潞王召集幾個謀士問策。
“諸位先生,有沒有人知道這趙毅是何底細?”
“王爺,我已經安排人打聽過了,這趙毅原先也是籍籍無名之輩,今歲五月時,闖賊在太原戰敗後,此賊趁勢收編了些許闖賊餘部,佔據了永州城,佔據永州城後和其它賊人頗有不同,他任用幾名國子監生經略永州,兼開墾田地、整治水利、施惠民於心、鞏固城防,另外根據探子回報,這幾日似乎還擊敗了劉宏亮的兒子劉驕,那劉驕殿下也曾見過,有萬夫不當之勇,可還是敗在趙賊的手下,所以依微臣看,此賊頗有能耐且詭計多端,殿下切不可小覷之。”
“噢?那劉驕可是前陣子敢直衝孤中軍的白袍小將?”潞王驚呼道,對於差點衝到他陣前的劉驕,回想起來心中依然頗為恐懼。
“正是。”
“那這趙毅之輩果真了得!”
“可這趙毅這封信是想接受朝廷招安還是趁機訛詐,諸位先生幫孤看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潞王朱常淓將趙毅的手信給幾名謀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