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縣。
劉雄帶著三團這兩個月陸陸續續打了兩場小戰,兩場戰鬥都是發生在寧鄉距離平陽府的邊界。
一場是汾州方向的溫泉鎮,是一夥兩百來號人的山賊,伏擊了自己押送金銀的幾名斥候,後面被自己帶人給剿滅了。
還有另一場則是來自窟龍關方向的人馬,這夥人有點奇怪,同時穿著明軍制式的棉甲還有順軍的鎧甲,頭頂黃巾,看上去似乎是一支精銳,劉雄探查了一下,發現對方的人馬並不多,好像是一個大順之前的某個將領,這夥人常常窺視寧鄉,劉雄擔心會生出什麼意外,就找了個機會伏擊了對方。
但遺憾的是,對方悍勇異常,不下於自己這些人,最終500多人伏擊70幾人,還是讓其走脫了好幾個人。
過了一陣子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後,劉雄還是按照趙毅的吩咐,整頓寧鄉。
寧鄉同樣有一條支流,叫南川河,沿河都是非常肥沃的土地,也是趙毅親自交代以後作為軍中士卒們的軍田,劉雄格外的上心,有心叫董政來幫忙,沒想到那傢伙從一個被剿滅的劣紳家裡翻出了一本書,整個人就鑽到了書裡去了。
書名似乎是叫天工開物,真是難記的名字。
好在隨軍的不少士卒在大半年夜校的學習後,已經掌握了很多文字,被調成文職幫忙,劉雄這才將寧鄉的事情收拾的差不多。
9月初7,寧鄉的事情告一段落後,劉雄準備帶著部隊會永寧州城去過箇中秋,這一趟在外幾個月,雖然只隔了幾十裡不到的路途,但劉雄還是有點想念趙毅的。
趙毅雖然小自己一輪,但是卻很有領導力,也有眼光和勇氣,他是親眼看著趙毅怎麼從幾十號人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發展到今天人馬上萬的,加上趙毅對待身邊的人算得上厚道,賞罰分明,不僅一路提拔了自己作為三個團長之一,且在新民軍幾個團長中對自己也很是看重,二者之間既有袍澤之情,又有知遇之恩,所以劉雄對於趙毅是打心底裡親近。
“也不知大帥吃不吃蟹?”劉雄今日起了個大早,特地到南川河邊綁了幾個大螃蟹,準備湊成一筐,帶回去給趙毅和目前新民軍的幾個核心高層一起嚐嚐。
“報!”一名斥候忽然滿頭大汗的騎著馬來稟報道:
“窟龍關有敵軍來襲,敵軍目測有2萬步卒,距離寧鄉15裡,預計一個半時辰後抵達寧鄉。”
身邊幾個營長和連長聽到訊息臉色都不太好看。
而劉雄聞言將螃蟹綁好,看著幾個部下,將眼睛一瞪道:
“本將連韃子都殺過,才兩萬人有什麼可慌的?你們可別丟了本將的臉,給張計那廝笑話了去。”
劉雄和張計兩個團長,一個出身明軍,一個出身流寇,打仗風格雖然差異很大,兩團功勞也差不多,但是三團卻憑藉著戰損少,率先晉升到了丙級戰鬥團,二團的人心裡有話不說,但都在暗暗較量著。
被劉雄這麼一激,幾個將官都笑了笑穩了下來,有個營長笑啐道:
“打仗論勇猛,二團長我還是服的,若是誰打仗厲害,哼哼,我看三個團中還是得我們三團挑樑子啊。”
“得了,少口頭花花,把人馬和百姓都遷回城裡,再派人給大帥報個信,能調來這麼多人的,是劉芳亮沒跑了,可惜放走了上次那幾個廝,應該就是劉芳亮派來打探訊息的。”劉雄砸了咂嘴遺憾道。
“諾!”手下的將官們得令後紛紛調派人手,把寧鄉縣城外的百姓和戰士們都移回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