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來到了八月份。
城外二十多萬畝田地已經開墾完畢,零零星星的蔬菜和豆子等夏天可以種植的作物在上面欣欣生長,北川河邊上有數千人的捕魚大隊在忙碌的捕魚,一尾尾肥碩的河魚被捕撈上來用蘆草串起來,然後抹上鹽巴進行晾曬儲存,東川河邊上的高爐已經點起了十座,還有二十座正在修繕,預計年底也能全部投用了。
十座高爐按照趙毅的規劃,五座燒磚,五座鍊鐵,黑黝黝的煤炭和黏土送進去,一車車的磚頭送出來,在匠戶們和俘虜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經達到日常三萬塊磚頭,五千斤生鐵了。
堅固的磚頭,混合趙毅從吳城運來的生石灰製作的水泥,在調動部隊的人力後,將永寧州重新休整的了一遍,看著紅黑相交的永寧大城,和改造後的黃蘆嶺碉堡,趙毅這才有了一絲安全感,以他的預計,這種程度的工程強度,即使是紅衣大炮也無法輕易破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另外的五千斤生鐵則是說多也多,說少也少,只能拿來鑄造板甲。
其實以趙毅腦海中的知識,要鍊鋼也不難,他自己前世就是高材生特招進入紅色軍團的,不僅鍊鋼,就連自動步槍和自行火炮的架構都一清二楚,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的那種,但是目前還是派不上任何用場。
打比方說,一個步槍裡面涉及的材料,首先有複雜的鎢鋼合金,這種材料哪裡找,即使在後世,能生產這種強度的鋼材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辦到的,除此之外,還有特種彈簧、點火擊針和復刻槍管的膛線,一個個零部件,即使是最簡單的扳手種類和螺絲尺寸、硬度等工藝,都代表著幾百年的工業化累積,不是掌握技術就一定能製造出來的。
必須得因地制宜,貿然的頭鐵黑科技只能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以目前工匠的智慧就讓趙毅訝然了,這個時候已經有水利鍛造法了。
趙毅就親眼看著重達千斤的大鐵錘在齒輪和水車的作用下,被高高的舉起,然後匠人控制滑輪的上下結構,控制大錘的下放。
“鐺!”
錘子砸在紅彤彤的生鐵上,隨後工匠用火鉗翻滾過來,同時經過滲碳處理,不斷的重複過程,在反覆進行上百次錘擊後,一塊百鍊鋼強度的板甲就鍛造成功了,其中差不多是三斤生鐵,換一斤百鍊鋼,以目前的生產速度,差不多每日可以鑄造鋼甲、鋼矛的矛頭和短刀各50具,還剩下一些碎料就鑄成農具和鐵鍋,要武裝一萬大軍,差不多要半年的時間。
回到城中後,趙毅翻出了地形圖,上面是根據斥候在這幾個月中探查得來的訊息,趙毅一一在上面標註。
在山西省內有好幾股勢力。
首先是盤踞壽陽的祖大壽部,兵馬不算多,但實力最強,其兄長祖大弼率5000步騎混合編隊繞過太原,在忻州清剿順軍殘部,兒子祖澤洪領5000步卒留守壽陽,自己領步騎在和順和張世傑對峙。
張世傑本來是順軍留守後方的人馬,和趙毅一樣屬藉藉無名之輩,卻因為弒主李自成被南明招降後變得天下皆知,而且治理地方頗有手段,背後代表的是極度厭惡流寇計程車紳們支援,手下有鄉勇3萬,加上收攏了一些附近的順軍殘部,兵力合計5萬人,盤踞在遼州和沁州,握有二州之地,實力不可小覷。
南方潞安府中,朱慈烺的聖旨給了各路藩王宗室合法起兵的理由,於是潞王朱常淓在謀士倪元璐和黃道宗還有王澤等人的支援下,重新回到路安府起兵,得兵8萬,佔據了山西最富裕,人口最多的潞安府和澤州,堪稱實力雄厚。
在他的西邊則是老冤家劉芳亮。
劉芳亮本是李自成的部下,起兵早,曾任左營制將軍,李自成太原戰敗後並沒有帶上他,好在他朝著西門突圍,並躲過了多澤的騎兵截殺,帶著2萬多順軍朝西南跑路,流落到了平陽府,當初李自成攻打潞安府時,就是他把潞王趕到湖廣去的,沒想到眼下二人又再次做鄰居了,劉芳亮是軍中宿將,有一手打仗的好本事,本部兵馬三萬,加上裹挾而來的流民合計十萬人,但由於平陽府地廣人稀,需要防備的方向多,而且流民普遍戰鬥力弱,所以倒是實力不強。
除此之外太原城內有一個叫陶信的難民首領也異軍突起,他帶領了三十多萬太原百姓抵抗瘟疫,整頓太原,在太原百姓們之間的威望極隆,打出了求活軍的旗號,手下有百姓們自發組成的4萬求活軍,他們斬木為兵,披麻為甲,儼然是一群不好惹的哀兵,趙毅聽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但一時之間也想不起是何人了,索性不再去想。
當然了,在山西境內的以上這些人,除了在河套地區的小股順軍殘部之外,都比趙毅強大,地盤也比趙毅多,而且滿清還在北京虎視眈眈,鼠疫只是擋住了滿清今年的大攻勢,祖大壽部還在擴張,想必明年就沒這麼輕鬆了。
所以最遲十月,趙毅就要出兵了,他得在開春前獲得更多的人口和更大的地盤,來種地。
喜歡1644我的帝國請大家收藏:()1644我的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