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信站起身來,堅定道:“我們先把屍體集中起來埋掉或者燒掉,把病患的人單獨分開,然後去城中把大夥兒集中起來,再找郎中和吃的,看到那些當兵的,叫他們和我們一起,有願意和我一起的,就開始動手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率先將宅子裡病死的兩人拖了出去,然後把木板和易燃的東西堆上去,拿出火摺子開始焚燒屍體,有幾個青壯見狀也跟著動手......
南京城。
靖平帝朱慈烺到達南京已經一個多月了,在一干臣僚的幫助下,靠著應天府、松江府和杭州府的幾處富裕之地,勉強將局勢穩定住了。
新的內閣成員他點了主動來投靠的馬士英為內閣首輔兼任東閣大學士和兵部尚書,馬士英本身是鳳陽提督,下轄8萬兵馬,加上本身資歷很足,頗有政治才幹,也是幫助朱慈烺迅速將一干領導班子穩定了下來。
他推舉了阮大鋮為東閣大學士入閣,任吏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史可法為建極殿大學士,江北督師,節制江淮,坐鎮江北四鎮,為了平衡在江南等地復社和東林黨人在靖平朝的政治利益,他又舉薦了東林黨魁的錢謙益為禮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入閣,同時還有推舉了復社中極有影響力的前尚書侯恂之子,年僅28歲的侯方域領戶部尚書,為南京朝廷負責統籌錢糧之事,其餘各部要職亦是馬士英和東林黨人瓜分了。
一番變動後,朝廷是暫時穩定了下來,朱慈烺坐穩屁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廷議北伐。
“現在北虜正在北方掃蕩闖賊,朕有意北伐,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陛下,臣請奏。”開口說話的是內閣首輔馬士英。
“準。”
“眼下北虜正和闖賊廝殺,北伐是大有可為,然而我朝坐擁70萬大軍,但是錢糧卻是稀少,今年的稅收有計460萬兩白銀,然而江北四鎮和湖廣左良玉部的餉銀便要支出600萬兩,加上朝廷俸祿和開支亦需百萬輛白銀,怕實在是無力出兵了。”
“臣亦請奏。”今年62歲的錢謙益精神斐然的上前請奏道。
“準。”朱慈烺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既然北虜正在追殺闖賊,我朝何不坐山觀虎鬥,好生勵精圖治,等二者兩敗俱傷後再一舉出兵北伐,趁勢收復京師。”
“臣等複議。”
其餘東林黨人紛紛附議,他們不是不知道此時人心未定,是南朝北伐的絕佳時機,但是大軍一動,錢糧便如流水一樣的撒出去了,南京朝廷可沒有錢,那些丘八大爺們沒錢不譁變就好了,還指望他們和韃子拼命?
非要籌錢從哪裡籌,還不是江南士紳們籌,在座的東林黨人哪個不代表一方士紳的利益,若是支援北伐,恐怕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自家人。
即使真的把錢糧湊出來了,北伐勝利了,功勞都是馬士英的,他起復了閹黨的阮大鋮,在唯黨派論的東林黨人的眼中是早早就投靠了閹黨的一份子,被魏忠賢支配的恐懼歷歷在目,魏忠賢是死了,但是他的黨羽們還在,東林黨人豈能允許閹黨死灰復燃?
馬士英想北伐是有心無力,東林黨人不允許北伐是屁股問題,南京依然是個疾病纏身的巨人,唯一的本錢就是在外的70萬大軍,只不過這些大軍名義上是忠於南明的勢力,但真的要用起來,好用不好用還得另說。
“退朝吧,北伐之事容後再議。”朱慈烺的眼中閃過一絲深深的失望,但經歷了一番挫折的他不再是個小菜鳥,眼下朝堂中各人的勾心鬥角,他心知肚明,但沒有自己徹底掌握的勢力,也只能以帝王之術,徐徐圖之了。
御書房內,臉上充滿倦色的朱慈烺吩咐太監道:
“宣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鑾來見朕。”
一刻鐘後,馬鑾推金山倒玉柱的拜下了: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這邊有一件事要你去辦。”
“不知皇上要臣辦何事?”
“你親自持朕的聖旨秘密去福建,見鄭芝龍。”
喜歡1644我的帝國請大家收藏:()1644我的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