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不要擔憂糧草之事。
見糧草無憂,法正便也沒在質疑,
而商議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劉璋的那些投降的臣子,
畢竟身為主公的劉璋已經投降,他們已經不需要向劉璋保持忠心,便是他們投降世人也無法指責什麼。
甚至俘虜的張任和黃權聽到劉璋投降後亦是投降金旋。
而這個訊息讓金旋很是高興,
如今有了益州官員的填充在,自己的手下終於是不算缺人了。
可在高興之餘,金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那便是蜀地的本地勢力,過於龐大,
若是還任用本地官員,那會有很大的隱患,
可要是不用他們,又會讓當地大族不滿,隱患更大。
面對這個憂慮,張松和法正亦是提出瞭解決辦法,
那便是啟用三輔人,
當初三輔動亂,無數的三輔百姓湧入益州,
將益州的人口數量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光是蜀郡記錄在冊的三輔百姓,就近乎十萬,
還不說那些大量逃往其他的益州郡縣而未能記錄在冊的百姓,
若是把這些人算上,三輔的百姓不知要有多少。
三輔百姓除了多還不得重用,除了因為本地士族的打壓外,還有劉璋的顧及,
用法正的話來說,
那便是無恆產者無恆心,這些三輔百姓逃難蜀地難以安定,沒有家人的牽掛和顧及,成為蜀地動亂的原因之一,
幸虧劉焉組建東洲兵,將那些最為精力旺盛的青壯召集起來組成東州兵,
這由於難民所帶來的治安問題才有所緩解。
而金旋聽到這裡也有些佩服劉焉的魄力,
雖然其中有種種原因,但劉焉敢用難民來組建軍隊,也是難以想象的。
想想的他前世,若同樣用難民組建軍隊,那……,有些畫面已經出現在了金旋的腦海中,
其中的隱患他已經料想到了一些。
後面的事情也果然如他所料的一樣,三輔百姓,以及東州兵一直是蜀地的問題所在。
而這時法正又告訴他,由於這幾年來,
三輔百姓在蜀地已經是安家落戶,很多人也有了顧慮,因此也不像是幾年前那麼鬧騰,
但由於益州當地大族的壓迫和排擠,時常還是能爆發出一些動亂和反抗,
因此只要金旋願意拉攏三輔百姓,必將獲得支援,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金旋出身三輔,
三輔百姓原本不信任,益州的劉璋,但對於出身三輔的金旋,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在其中,因而這件事情要容易的多。
聽到法正的建議,金旋當下決定,將提拔三輔之人的事情交給法正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