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琰夫妻謀劃妥當,覺得自己的計劃蠻不錯的,就堅決的執行,那個意志堅定的和武惠妃來一個肉坨陣,不動聲色的抗拒,盼望皇帝怒髮衝冠,把他們抓進皇宮,他們就可以稱心如意了。
薛家是不會抗旨的,不管楊家怎麼刁難,薛家都是一副好脾氣的對待。
就是寶物一件也沒有奉上,薛家宗族也是最大的世家,比楊家的家族老多了。
薛家的功勞不計其數,可是薛家沒有一點兒野心,規規矩矩的為國立功。
沒有驕矜,沒有傲慢,沒有因為楊玄琰的刁難對楊玉環產生反感,薛從喜歡楊玉環,家族就支援。
可是那些寶物,都是幾任皇帝賞賜的,薛家族供著呢,絕不會出售送人,不能輕視皇帝的賞賜,不能對君王不敬。
薛家再次來人下聘,武氏還是拒之門外,理由聘禮不是楊家要的。
就這樣拖著,一再的拖著。轉眼就是半年,一個月薛家下聘一次,楊家一看禮單就拒絕。
薛家半年下聘六次,合著一個月一次,這是什麼狀況?
楊家盼著這件事能夠鬧大,傳進皇宮的帝王的耳朵裡。
可是李隆基沒有閒得記著他賜的婚,一個皇帝有美人兒是會惦記的,可是這樣的事他早就忘到九霄雲外了。
武惠妃在玄宗心裡更加得寵,高力士明白楊家就是武惠妃整治的,他素知武惠妃的手段,不敢得罪這個女人,上次收拾楊國忠,他就差點兒成為池魚,他可不敢隨意得罪這個女人,會要人命的。
別以為李隆基天天風花雪月,這個皇帝還是很盡責的,開元盛世雖然是前幾任皇帝的功勞,李隆基也不是一個紈絝帝王,很有責任心。
不是重要的事,他怎麼會記住呢。
楊玄琰盼著玄宗能記起賜婚的事情,可是玄宗就是沒有記住。
武氏沒有武惠妃的召見也是不能進宮的。
武氏是見不到玄宗的,楊玄琰沒有了官職,地位就極低了,就他的官職不擼也是不能見到皇帝的。
要是楊玄珪求見皇帝,真的能跟皇帝舉薦楊玉環,可是楊玄珪是不會幹這件事,他不是不敢得罪武惠妃,他就是不會得罪武惠妃。
楊玄珪和兒子都是富貴中人,為什麼去傷害自己人?楊玄珪和武惠妃的關係就是自己人。一點不能利用楊玄珪,武氏氣得要死。
拖啊!拖的,拖了半年,什麼效果也沒有。
如果她能得到薛家的寶貝,楊家就是如虎添翼,怎麼也能買通玄宗身邊的人,現在楊家一窮二白,拿什麼去使喚人。
這半年楊玄琰的頭髮都愁白了,還是沒有一點兒希望。
藺簫看著也是著急,離著武惠妃陷害三王的時間很進了,下半年武惠妃就會陷害三王,三王死了,她就心懷鬼胎嚇病了,明年武惠妃就會死,武惠妃一死,高力士那個玩弄權術的老太監,就膽子大了,連壽王妃他都敢慫恿皇帝強,他能忍著不拍玄宗馬屁,不慫恿玄宗搶楊玉環嗎?
那是不可能的,薛家世代為國為民,得罪了玄宗要是要大禍臨頭
以薛從的正直脾氣,就不能壽王那樣沒有出息,別看他們沒有成親,他們的感情已經很好了,薛從怎麼會拱手把媳婦讓人?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薛家不會有好下場。
藺簫要儘快讓薛從和楊玉環成親,遲則生變,不能讓武氏再瞎折騰。
藺簫趕緊寫了情報送給武惠妃,她寫了三次,這一次就差不多了。
再說武惠妃,接到了第三次舉報楊家的信。
她是個果決的人,這樣的訊息到了她這裡,她寧可信其有,不信其無,不管是陷害楊家的還是想利用她的,她都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