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對待繼子是很好,於有海對陳嵐的女兒陳雅芳也是不錯,對待陳衛華這個丈母孃也不錯,可是一個大男人還是不懂兩個自閉症的心情,只是多給點兒錢,讓她們過上富裕的日子。
他覺得這樣就不錯了,陳雅芳是真的不喜歡母親對於水好,對她這個親生女兒一點兒也不親近,只顧為了夫妻和睦就對待人家的兒子那樣好,就冷落親生女兒。
這就讓陳雅芳的心態悲觀失望,跟自閉症的姥姥也沒有多少話說。
心情逐漸的鬱悶,心眼兒越來越窄,終於抑鬱成疾,死於十九歲。
她就是不甘心自己的親生母親對繼子好,對她漠不關心,不甘心,就要重生。
跟著如願系統來到她十四歲的時候。
藺簫要教她怎麼在眾人之間處好關係,怎麼能讓母親關心,怎麼能好好地活一世。
他們回來了,她看著,藺簫做,一身雙魂,她就要好好地學習。
十四歲的她已經讀了初二,十六歲的於水到了初三。
倆人正好還是一個學校。
陳雅芳的學習成績並不好,因為她有自閉症,沒有開朗的性格,對讀書沒有一點兒興趣兒,怨天尤人的心思主宰了她的命運。
藺簫來了就掌控了陳雅芳的身體,自然她的學習就不能怠慢了,白天去上學,晚上了就進系統藺簫給她,補課。
教她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慢慢地陳雅芳就能夠不把事情憋在心裡,就跟藺簫說,有什麼想法也是要告訴藺簫,藺簫就跟她交談。
藺簫讓她跟姥姥多說話,不要跟姥姥那樣沉默。
她就在藺簫的催促下試探的跟陳衛華談心,陳衛華沉默慣了,開始也是不願意多說,慢慢地還是習慣了與外孫女交談。
只要放學回家,陳雅芳就追著跟陳衛華說話,陳衛華也就越來越習慣和陳雅芳交談。
祖孫二人越來越沒有以前多生疏了,話多了,好心關心的多了,談到陳嵐多了,對於有海一家的談論也是多了起來。
甚至談論於水,陳雅芳就再也不對陳嵐對於水好有什麼嫉妒之心了。
她和於水在一個學校,只差兩個班級。
藺簫教她遇到於水的時候不要再彆扭,該說話就應該說話,對陳嵐也應該關心一下兒,自己的親生母親不關心她是不可能的,對於水好也是為了沒有矛盾,陳雅芳和姥姥的生活費,於有海給的可是不少。
於有海也沒有對不起陳雅芳的地方,雖然他們見面話少,也是因為陳雅芳卻是不愛說話。
不怪於有海不願意理她,陳嵐確實是顧自己的小家,是因為陳衛華對陳雅芳太好,陳嵐對陳雅芳放心。
對於水好是因為對於有海好,不是陳嵐專門喜歡繼子。
陳雅芳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陳嵐對於水好,自然地於有海就會對陳雅芳和姥姥好,人都是兩好並一好,你對人家好,人家才會對你好。
明白這個道理就好辦了,這兩家應該併成一家才對。
這一天放學回家陳家迎來一個不速之客,就是於水,陳嵐成了於水的繼母這麼多年,於水就沒有登過陳家。
陳嵐也是不願意兩家的來往太多,恐怕造成麻煩。
就是怕於水和陳雅芳有什麼不對付,鬧起了矛盾。影響了他們夫妻感情。
陳嵐也是有些極端,想用這個法子杜絕矛盾,不希望陳雅芳和於水見面。
前世也是和陳雅芳就在一個學校,他們從來就沒有話說,倆人都是互相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