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了保護九皇子,遲遲的沒有立太子,朝臣保哪個的都有,成天的催促皇帝立太子。
皇帝成天的拒絕,嘴上說著:“看看哪個皇子仁義,孝順,體恤百姓,愛護兄弟,孝道有加,朕要觀察多年,才能選出一個賢君,匆忙的立太子,難道遇到不合適的,還廢太子嗎?”
就這樣拖延了十幾年,用讓他們有希望的話安撫著,給他們希望他們才能等,如果立了九皇子做儲君,九皇子被刺殺的次數也得增加百倍,恐怕屍骨早就爛沒了。
怎麼樣也是九皇子的危險最多,皇帝幾乎限制九皇子出皇宮,皇帝的侍衛保護。
現在在京城對九皇子下手也沒有那麼容易了。
皇帝的暗衛時刻在保護九皇子。
所以皇帝希望九皇子跟女俠學本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京的四個皇子相互鬥起來,都是想滅了對方,剩下自己再把九皇子滅掉,可是皇帝的話是要選仁義的,恐怕害人露餡被皇帝察覺,被皇帝除去儲君的人選。
所以他們四個都是很謹慎的,不謀劃周全他們是不會動手的。
現在都不顧對付九皇子,這四個都是強者,誰也不去顧及九皇子,覺得九皇子沒有他的魄力和智謀,只要把其餘三個對付死九皇子不算什麼東西。
他們的精力都用在其餘三人身上,鬥得你死我活,四個人在朝堂聽政,也是爭得粗脖子紅臉的,越來仇恨越大。
四個人單挑幹,誰也沒有鬥倒誰,乾脆四個人就結盟,兩個人一組,這就是兩撥鬥了。
大皇子夏承鋼封王九江王,這個九江王仗著自己是皇長子,其舅父掌兵八萬,只要除掉九皇子,儲君之位就應該是他的。
多次的害九皇子,就數他的罪惡深重,可是他很謹慎,你就是抓不住他的把柄,刺殺九皇子這次也是他乾的。
手下一幫謀士,可是他現在也不顧對付九皇子,還要裝個仁義道德的儲君,還要對付那三個。
三皇子夏承文封臨淄王,仗著其外祖父是吏部侍郎,掌控百官升遷,在朝堂呼聲最高,群臣呼籲立臨淄王做儲君。
七皇子夏承惠封嶽王,其舅父也是掌兵的武將,五萬兵權在手,他的母妃也是得皇帝寵的,他就更得爭了,爭還是比等著有希望的。
八皇子夏承宏封鄂王,其舅父是禮部侍郎。
這四個野心最大的,也是最能斗的,心狠手辣,談得上什麼仁義道德,奪權不擇手段。
分成了兩撥,九江王和鄂王一夥,九江王認為鄂王沒有什麼道眼,殺敗嶽王和臨淄王,只要再除掉鄂王,九皇子不在話下。
臨淄王和嶽王一夥兒,堅定的要除掉九江王和鄂王,只要九江王死掉,鄂王算不了什麼東西。
這兩撥人天天在謀劃,想借刀殺人,只有能借皇帝的刀,皇帝豈是好糊弄的,定會識破他的毒計。
別的方法真的是沒有。
九江王就算計到九皇子身上,在半路截住九皇子:“王弟,臨淄王和嶽王揚言要殺你,你要小心一點兒,不要被人害著了。”
九江王滿以為九皇子會暴跳如雷,可是沒有想到九皇子卻是沒有搭理他,徑直往前走。
九江王一下子就急了:“九弟!你怎麼不說話?”
“我去問問他們倆,你說的是真的嗎?”九皇子這才出聲。
九江王抓住九皇子:“你怎麼這樣傻?這樣的事還有問的嗎?他們會承認嗎?”
“不問問怎麼知道他們說了沒有?他們不承認,就讓他們對質,有長兄揭發他們,他們不承認行嗎?”
這個九皇子是奸還是傻?對質?這樣的事讓他們知道,豈不會對自己就更恨,利用不了九皇子,他們還要加倍鬥死自己,自己怎麼會利用這個愣頭青,原來這樣沒有心機,這個傻子能幹什麼?
讓父皇知道了自己說的話,父皇豈不知道了自己的用心,沒有想到九皇子是個拎不清的。
聽了人的挑撥,哪有不半信半疑的,哪有一聽就去問的,都是記在心裡,伺機報復。
他以為九皇子不知道他們四個在鬥,不明白他說的含義,誰知道這個是個二傻不見奸的。
當場就要去問,以為是小孩子幹事呢,怎麼這樣沒有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