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婉蓉與妹妹的待遇就不同了,從小就被繼母慣成了任性刁蠻,對禮節置若罔聞,針黹不學,文才不佳,隨性而為,不拘小節。
看來是繼母對她嬌慣,對妹妹嚴厲,好像是妹妹的繼母,是俞婉蓉的親孃。
讓人看了就是這樣的感覺。
對親生女冰冷嚴厲,對繼女溫柔嬌慣,這樣的繼母世上還真是少有。
可是自己的女兒學成了一個真正的大家閨秀,繼女卻成了紈絝一樣的野蠻女。
俞婉冰上門提親的不少,知府家前來提親的就有兩家,朝中小官的人家也有上門提親的。
門第都比縣令家高。
繼女就不同了,行事莽撞,粗俗無理。
縣令家和一般的小官家還要嫌棄她。
前世就是因為才定親的一個縣丞家的公子聽說她粗俗不堪,就跟她退親,她就嫁不出去了,最後俞縣令答應了一個喪妻的五十多歲的男人的婚事,是個只有童生的男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俞婉蓉再刁蠻也是不能抗拒父母之命的,俞婉蓉堅決的抵制,自殺而死的時候只有二十歲。
她是沒有活夠的,可是抗爭不了,只有尋死,真是一個敢叛逆的性格,死後見到了親孃,才知道了親孃死去的貓膩,自己的死因也是俞婉冰和匡氏製造的氛圍,知道她是必死無疑。
原因就是匡氏記恨盧氏佔據了她的表哥,俞婉蓉是盧氏的女兒,就是被遷怒的,不是自己的親生有多麼好心的繼母嗎?
沒有盧氏遷怒,繼母也不會對繼女有什麼好心。
活著的時候沒有明白一點兒,死後見到了自己親孃才能明白。回來了,藺簫帶了俞婉蓉的魂魄回到她四歲的時候。
她的生母在她降生的時候就死於難產,藺簫也是不能挽回了,因為她降生的時候,沒有一點能力,藺簫在她身上什麼本事也不能發揮,前三年也是不行。
四歲了,可以滿院子跑了。
藺簫就佔據了俞婉蓉的身體,是一個能動的個體了,有了藺簫的神志,俞婉蓉就能揮發自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現在俞縣令還沒有中進士呢,俞家是耕讀人家,家有良田三十畝,倒是能夠自給自足。
古代的田在要耕種一年閒一年,那個時代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農家肥能有多少,怎麼能夠種三十畝地?
就要閒一年是養地,肥田。
不然就是一年一茬也是不能長好莊稼。
一畝地頂多二百多斤糧食的收成,就算一年十幾畝地,幾口人也就是將就著夠吃。
沒有生財之道,指望什麼用於讀書,得了自己的姑姑的資助,俞縣令才能塌心的讀書,不要自己去勞作,用錢姑父給。
他的姑姑家也不是萬貫家財的主兒,就算看他能夠有出息才要拉攏他,一個小商人也不是容易的事。
供到他考上了進士就不易了,真是大功一件。
想把自己女兒嫁給這個妻侄,可是妻侄有婚約,怎麼謀劃也不能奪到手這個妻侄,眼巴巴的看著俞縣令娶妻,妻子懷孕生子,可死於難產了,打著照顧才降生女兒的旗號,妻子沒有過五七就娶匡氏進門。
俞婉蓉根本就不是匡氏照顧大的,是盧氏的孃家要走了俞婉蓉,養到了四歲卻被匡氏要回,因為這個時候俞縣令就中了進士,盧氏的孃家不敢抗衡一個進士。
只有把孩子讓俞縣令帶走。
現在俞縣令就在郝洲蔚縣任縣令,這個地方是山區多,百姓貧窮。
俞縣令的油水也不多,可是孃家看俞縣令中了進士,也就完成了任務,認為俞縣令那麼聰明,一定會步步升高,他也不是有的是錢,在朝中運動升官錢少也是辦不到,所以匡家的錢也就無濟於事了。
藺簫來的這個時候,就是俞婉蓉被俞縣令接回來的時候。
俞縣令的馬車就在回來的半路上,俞縣令坐在馬車裡看著這個四歲的孩子竟走了三年,就住在外祖家,離著幾十裡地,自己就沒有去看過一次,就是認為這個孩子是個命硬的,克母,沒有發家的命運。
這樣的想法不是他起的念頭,是一個道長說的話,才讓她的外祖家給抱走,是這個孩子從小不能在自己家長大,就得寄養到佛家或是親戚家。
喜歡最佳鹹魚翻身系統請大家收藏:()最佳鹹魚翻身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