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城陽公主一家還是逍遙,只要沒有參奏,皇帝也不會管。
這可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終於報應了。
皇帝借題發作,城陽公主被削了封號,貶為庶民。
華恩縣主,本就應該是郡主,因為皇帝對城陽公主不喜,就只給了她一個縣主的封號,還沒有封地。
這次窮作,就是作死,皇帝可是有了機會,剷除這個不給皇家長臉的腐女。
京城,劇院、茶館、書場、說書的先生滔滔不絕的講述天子皇恩浩蕩,為民除害。
萬歲!萬萬歲!的喊聲在京城震撼天地。
皇帝雖覺不露臉,可是想到自己的民心就是覺得愉悅。
皇帝感覺到為民做主的快意,不想百姓沒有多大要求,只要不挨欺負,不被掠奪財產,就是最大的幸福。
皇帝也是想得民心,就要經常剷除一些贓官惡霸,為民除害。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皇帝是最懂這些的,打擊了自己不喜的城陽公主,收攏因為他們作惡失去的人心,卻是很有收穫的。
皇后始終被玉貴妃壓著一頭,對皇帝也是唯命是從。
皇后沒有反抗精神,還好這個皇后是個軟弱無能的,如果她是一個強硬的皇后,也就早被皇帝打入冷宮了。
皇帝不喜歡強硬的女人,皇后軟卻佔了便宜。
皇帝不是昏君,知道儲君需要什麼樣兒的。
玉貴妃上躥下跳這些年,皇帝豈能看不透她的心思。
可是皇上看重還是襄王,二皇子雖然武藝超群,可是一個皇帝不需要武藝超群,領兵將帥是需要武藝超群,可是儲君人選是要看心性。
能撐起江山社稷的才是好的儲君人選,。
可是皇帝就看著玉貴妃上躥下跳的折騰,就是不表態。
皇長子與二皇子較勁他是樂見其成,互相監督,誰也不會放過誰。
這倆皇子長子最穩心思更沉,二皇子脾氣暴躁,沉穩不足,剛性有餘。
,這樣的人不適合做儲君。
他寵玉貴妃,就是約束皇長子的,皇長子心有忌憚,不敢行差踏錯一步,玉貴妃就是皇長子的照妖鏡,也是皇帝給皇長子的緊箍咒。
襄王什麼都明白,帝王心術他不缺。
二皇子適合做大將,殺戮之人,皇帝明白著呢。
襄王和楚王都到了十六歲,皇后怯懦,不敢對皇帝提出襄王該選妃的事。
看來是玉貴妃驕縱慣了,接連找皇帝給楚王選妃,她已經看準了手握重兵的常勝侯鄭勝功的嫡女十五歲的鄭美妍。
鄭勝功手握二十萬兵,是玉貴妃最理想的人選。
皇帝的想法兒與玉貴妃的背道而馳的。
手握重兵主的女兒,就不能被選做皇子妃,兩個封了王的皇子的王妃,更不能是有兵權的人家的女兒。
這個皇帝與朱元璋走的是一個路線,太子妃決不能是高官之女,七品五品的小官的女兒是皇帝看重的人選。
皇帝也是認為這倆皇子也是該選妃了,皇帝倒是沒有霸氣的賜婚,得先看倆皇子是想要什麼樣人家的女兒。
皇長子把皇帝的心思摸個透。
二皇子在玉貴妃的慫恿之下,也是野心膨脹,他自己不可能有兵權,就想聯姻麼得到兵權。
這就跟皇帝的願望是相悖的,二皇子的人不能親自對皇帝說,有玉貴妃出頭,不用他出頭,他就等著得現成的。
皇帝也是不露聲色,玉貴妃覺得皇帝是暗許的,不由興奮:“你父皇沒有反駁,這是大好事。”玉貴妃眉眼飛揚,長得真好看,二皇子肖像玉貴妃。
皇后沒有提出襄王妃的事,襄王也沒有提出,皇帝好奇拭目以待,襄王的會是哪個人選?皇帝就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