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鬧大笑話了,他們三人在一起的事很快傳到皇帝的耳朵裡,皇帝氣得不輕,不是看在閔妃的面子對襄王一定不會輕饒。
丟臉的事是傳的很快的,肖嬋娟和陳梅妍的醜態讓皇帝憤怒,撕扯襄王的事,霸王硬上弓,氣得皇帝幾乎暈厥。
旋即撤了大理寺少卿和陳祭酒的官職,賜肖嬋娟和陳梅妍出家庵堂。
襄王也是恨死了二女,認為他們是藉此機會要算計他的。
前世的兩個側妃成了今世的兩個尼姑,葬送了她們的家族坑了她們爹丟官。
也是前世作惡的報應吧?
藺簫冷笑,襄王一計不成會有二計。
可笑這個陰謀家,出了醜丟了人,不知道怎麼被氣死呢?
他怎麼會知道自己能夠這樣倒黴?
得意慣了,突然這樣憋氣才好呢。
藺簫覺得得讓皇帝知道他的野心,才能剷除他。
藺簫立即行動,寫了一張字條,到了皇帝的乾正殿,皇帝正在吃午膳。
只聽嘭的一聲,皇帝嚇得蹦了起來,差點崴到腳,暗衛噌的衝進來四個,只見殿門上盯了一隻鵰翎箭,一張紙條穿在箭頭上。
暗衛看了沒有傷及皇帝,還是鬆了一口氣,拔下鵰翎箭,大太監立即接過,呈給皇帝。
期間沒有太監侍衛敢覬覦一眼字條。
皇帝看了紙條,神色變換不定,一股的陰霾溢位眼眸。
侍衛太監一個個的裝鵪鶉,不敢弄出一點兒動靜。
皇上什麼也沒有說,心裡的漣漪重重。
複雜的心情對上邊寫的東西似信非信。
藺簫不求皇帝百分百的信,君王為了保住那位子,思維都是多疑的。
只要疑心頓起,紮下根子,只要皇帝多心,就會留意,起了疑心會疑神疑鬼。
處處留心,怎麼能看不出來那對母子的野心。
只要皇帝不給襄王賜婚,襄王就不能達到目的,藺簫送給皇帝的幾句話,皇帝是絕不會給襄王賜婚。
這張來路不明的紙條,會讓皇帝警鈴大作。
誰也不知道這張字條寫的是什麼,皇帝看了也沒有緊張和動怒,皇帝的態度很平和,見著的人都是不敢隨便亂說話的人,不用皇帝吩咐,就沒有一個敢多嘴的。
襄王一計沒有得逞或許就要用強的。
襄王真的去求皇帝給他賜婚,這就是襄王不能直接跟皇帝說明。
只要閔妃出馬,打著關心兒子終身大事的旗號,求上皇帝。
閔妃是寵妃,皇帝三天兩頭的到閔妃的寢宮,皇帝一進殿,閔妃就吩咐大宮女迅速的去御膳房準備皇帝喜歡吃的菜。
御膳房更是看人下菜碟,閔妃得寵,皇帝心裡的紅人,御膳房成天的巴結,比伺候皇后殷勤多了。
閔妃的人一進御膳房,御膳房的總管程柳子,也是一個太監,四十多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