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近的村子個體廠子不多,只有羅燕住的這個村子有百十家的木器廠,做傢俱的門窗,暖氣罩,都是小作坊,幾個工人,人數多的少。
可是也是富裕了這個村子,勞動力不用去遠處打工,在村子裡幹活就行。
掙得錢還多,羅燕從結婚的現在在木器廠也是幹過活,可是不多,沒有了丈夫,羅燕就得全力以赴,依仗孩子大了,就送去幼兒班,幼兒班消費不小,各種開支加起來,一人一個月得七八百塊,有的人家嬌慣孩子哪月都超一千,不上班不掙錢,喝西北風接不著。
藺簫接了這個任務,她是不會去貼紙邊子的,她可受不了那個氣體,燻得上不來氣兒。
既然替她們來活,也得有個生財的道兒。村裡這麼多木器廠,空氣已經非常不好。
幹不汙染空氣的職業,藺簫在想專案。
究竟幹什麼好?藺簫對這個時代不怎麼熟悉,她雖然有錢有寶能夠變錢,可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收入你就有錢,會讓人懷疑不是好來的,人的表現和行為都要循規蹈矩,不要被人說三道四才好。
花錢有來路富裕有財源,不能惹出閒話來,才是最美好的。
這個時候村裡還沒有辦幼兒園的,藺簫決定抓先辦手續,開幼兒園的老師要求是幼師畢業的,只有去僱人。
因為村裡木器廠多,年輕人都在木器廠幹活,家庭婦女沒有在家待著的,年幼的兒童都要有人看著。
現在的人們還捨不得給孩子投大的資,幾年後,農村的幼兒班就興旺起來。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就捨得給孩子投資了,從小抓起,早早的培養,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現在的幼兒班人數不能多,有個財源就行,藺簫根本不缺錢。
幼兒班就是個花錢的幌子。
批地蓋一個大的幼兒園,羅燕的條件不允許,藺簫就不能顯擺。
乾脆把自己家門房收拾出來,才幾年的新房子,是羅燕結婚的新房,老宅子院子不小,過了年兩邊蓋上東西廂房,就能收幾十孩子,別人沒動,藺簫先動了。
先收拾房子,然後辦照,藺簫的速度很快,投資裝修房子,置辦玩具,滑梯。
孩子們娛樂的玩具樣樣都有,置辦的很全,像氣球,皮球,小汽車,玩具槍,小姑娘喜歡的布娃娃,卡皮丘,最簡單的毽子也做了二十多。
佈置起來還挺像樣的,屋子牆壁雪白,窗明几亮,裝修起來自帶了書卷氣,還沒有進學生,就表現得文雅神聖。
黛玉設計的,就是錯不了,書卷氣那麼濃的黛玉不管幹什麼都是書卷氣息濃烈。
一個月後執照批了下來,趕好是小學開學的時候,各家的孩子都上學了,小孩子更沒有人看了,藺簫招生的學費很低,一個月五十塊錢,在鎮上有幼兒班費用是很高的,學費最少的都是二百多塊。
還有這個費用那個費用的,這個階段,一個孩子花費就得了幾百塊,等到付珍珍十幾歲的時候,幼兒班的孩子一個月上千塊。
這裡只是農村不怎麼富裕的地方,要是到了沿海開放區,幼兒班的費用有多高,讓窮地方的人都想象不到,準得嚇得你蹦多高。
人們還是停留在封閉時期會過的思想控制中,再過幾年錢也多了,年輕的媽媽也在更新換代思想,把孩子視若珍寶,只要有錢就捨得花。
也是未來的媽媽越捨得花錢,看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大把的投資都不躊躇。
幼兒班還算順利,第一批招生就是三十,雖然投資了那麼多,學費的收入沒有貼紙邊子的工資高,幹這個可比木器廠的活有成就感多了。
三十多孩子,藺簫一個人怎麼能忙乎過來啊,只顧到一個幼師。
紫鵑本人跑出來幫忙,黛玉進系統讓付珍珍睡大覺去,本人跑了出來,黛玉和紫鵑的相貌在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其實她們都七十多了。
只是容貌年輕而已。
誰要問這倆是誰,藺簫的答覆就是遠方的親戚,也沒人去細究,也沒有查戶口的,農村連暫住證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