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庒氏竟然是個混不吝的,不顧名聲連連給兒子蒐羅平妻,欺負一個孤女。
現在又落到殘害孫女的份上,一家子竟然誣陷孫女偷盜,朕賞了藺氏多少寶物都被庒氏侵吞,反手誣陷一個孩子,就是為了擠兌她不喜歡的兒媳。
擠兌兒媳還不捨得和離,為了朕的賞賜欺壓兒媳不給自由。
皇帝越想越暈,他一個大男人怎麼主持這個和離的事件?
皇后見皇帝來的挺早,趕緊的接駕:“皇上。”
皇后不是花言巧語的人,好像很惜字如金似的,自然向來就話少,覺得繞彎子沒意思,沒有純貴妃那樣喜歡彎彎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輕輕嘆了一口氣:“朕的賜婚真是坑了幾個人。”
皇后有些愁苦的樣子,為藺湘楠不值,皇后可是知道皇帝賞賜了藺湘楠多少珍寶。這些霍家人也是太不容易知足了,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失足成千古恨,女人和離後怎麼辦?
皇后也是輕嘆一聲:“藺氏以前太軟了,才給霍家人欺負上癮的習慣,常言道為母則強,藺氏是因為差點兒失去女兒才刺激的得不能再忍了,抱了魚死網破的決心和離。
臣妾覺得霍家搜刮藺氏的財產已經揮霍了不少,全部的嫁妝和皇上的賞賜他們是拿不出來的。”
“霍家是自作孽不可活,拿不出來也得拿!霍家有俸祿,有田地有買賣鋪子,就折價歸還吧。”皇帝很是憤懣,自己賜婚就這樣被打臉,皇帝的尊嚴何在?
皇帝是求皇后出謀劃策的,皇后雖然言語少,可是還是有招數的腦子:“皇上,臣妾以為先不能給他們和離,讓庒氏先拿出嫁妝和皇上的賞賜,先歸還藺氏,看看庒氏有沒有改惡從善,如果盲目的和離,藺氏父母的田地宅院都被她的叔父佔有了,如果要回府邸和財產,她的叔嬸一定會不悅記仇報復,不要她們母子豈不是居無定所。”
“皇后說的有理,可是就是和離也不怕,朕再賞賜藺氏宅子,讓藺氏的兒子繼承成國公的爵位,霍淵沒有作為,何必佔著茅房不拉~屎,就讓他兒子繼承。”
皇帝生誰的氣,誰就沒有好果子吃。
擼了你的爵位給你兒子,你敢反抗嗎?
你說了不算!皇帝說了算。
皇后說道:“皇上,還是慢慢來吧,看看庒氏的態度。”
皇上覺得皇后說的也有理,霍家老太太不顧臉面,出身草莽的人家是不能和書香門第可比的。
大家閨秀就是心機陰損,也不會這樣明目張膽,繞個彎子,委婉一點兒,大家出身的也不會為了兒媳婦的嫁妝丟人現眼的。
真是不要臉賴嫁妝,皇帝也是憤慨,就把這件事交給京城府的府尹斷這個案子,城府尹計靈昆,混在這個衙門的都不是普通的贓官,在皇帝門前掌刑的官沒有幾個善茬兒不管是什麼案子,那個腦子會琢磨著呢。
京官對哪個官宦人家不是瞭如指掌?你們家的私事,你們家大人孩子的行為是什麼德行,你們家以前是怎麼回事,出過什麼問題,你們家祖宗八代都給你細細的瞭解到。
霍家老太太庒氏出身小武官的人家,大字不識,禮數不全,行事詭異行為莽撞。
霍早就出了寵妾滅妻的名聲,老太太到處給兒子蒐羅女人,還封的什麼平妻,京官哪個不懂法,古代也有婚姻法,一妻多妾制,霍家卻弄出來三個妻。
妻不妻,妾不妾的,妾侍當家,妻子閒置,這個家是多麼的亂套。
計靈昆對霍家也曾關注過,聽說那位皇帝賜婚的正妻是個窩囊廢。
霍家的事在京城是人人皆知的典型的寵妾滅妻。
藺簫的奏摺變成了狀紙,遞到府衙,計靈昆親自接下了這個案子。
一個和離奏章成了訴狀。
打官司原告被告都得到府衙,庒氏拒不上公堂,就是不賠這嫁妝。
她不上公堂,府尹計靈昆就摟著她的心腹和身邊的丫環僕婦,管事媽媽,掌管她私庫的僕人,全被拘捕上公堂。
不去?衙役天天來鬧騰,府尹天天傳話,庒氏和這些親信早就做好了盤子,口徑一致:沒有見到藺氏的嫁妝和皇帝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