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第一步他就沒有遇到好棋,一步錯步步錯。
楚王有些沮喪,就自己這二萬兵,要攻城談何容易,他還沒有糧草,他是設定像一群俠客一樣襲擊京城,沒有想到京城在防備著他。
這樣靈通,沒有到關城門的時候就緊閉城門。
他只有二萬兵,沒有糧草不能等,需要速戰速決。
他想速戰速決,皇帝也不想跟他靠,這個兒子大逆不道,皇帝是要殺他的,可是虎毒不吃子,皇帝就想圈養他。
他自己逃跑找死,皇帝是忍無可忍他賣國求榮的勾當,他不丟擲極大的誘餌,西夏不會借給他二萬兵。
皇帝猜透了他是用什麼條件換來的兵,恨不得一把掐死他。
召了藺成功就是研究怎麼一舉拿下楚王,不管是生是死只要不讓他跑掉就行。
湘王自報奮勇,要皇帝給他五萬兵對楚王進行合圍,說的頭頭是道,楚王圍困西門,他要帶兵從東門出,悄悄的繞過去,就能不聲不響的圍住楚王,一定講他生擒活捉。
皇帝信他的鬼話才怪:“不用了!朕已經有了退敵之策。”
湘王鬧了一鼻子灰,訕訕退出,恨得咬牙,恨不能把乾元帝撕碎。
遇到一個叛亂的兒子,乾元帝的神經已經過敏了,他寧可把五萬大軍給個臣子,也不敢把五萬大軍交給兒子,說你能用五萬大軍打敗楚王他還是信,可是等你進了城也是逼宮?
別說是皇位給了湘王乾元帝不心甘,就是被逼宮後禪位給他自己也沒有好下場,以湘王的心機,可不能讓他活長。
不但成了階下囚,還會身敗名裂,成了千古帝王的最失敗者,成了千古笑談,他還不想丟盡臉面。
藺成功只帶了一千騎兵夜間偷襲,這些西夏的兵性情散漫,霸道狠厲,全是異族人,根本就看不起楚王,一個王子需要去異國借兵,真是沒有出息,西夏王刁難他半年,要不是西夏那個醜郡主非要嫁給他,西夏王也不會給他二萬兵,就知道他是有去無回。
二萬兵想拿下大宴京城,簡直是紙上談兵。
其實楚王陰謀是有,可是志大才疏,他懂得什麼是戰術?怎麼會領兵?
湘王也是一樣,會領兵嗎?他一提出要五萬兵圍剿楚王,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你一個沒有帶過兵的人談何上戰場?
明顯自露的就是懷揣了野心。
你一個皇子能領兵?還用什麼大將。
就是你能領兵皇帝也不會讓他領兵,這就跟駙馬不能參政一樣,皇子領兵豈不會奪老皇帝的權,逼宮禪位是最直接的奪位的招數。
外臣看就看沒有這樣的便利,皇帝讓位也不會讓給外臣的,除非是末代皇帝。
和被梟雄架空的皇帝,或是被毒殺的皇帝,奸臣可以做一個假詔書糊弄天下群臣。
皇子是最有逼宮禪位的優越條件的。
因為皇子上位還是帝王家人。天下臣民誰會在乎帝王家是誰繼位。
只要是皇家人登基他們什麼也不會介意,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好。
外臣是不能得到禪位的,就是有禪位詔書也沒有人會信。
開國元勳貴族,怎麼甘心一個非皇家繼承人奪了江山社稷。
他們是開國元勳的後代,他們都沒有坐上那個寶座,外人坐怎麼行?
朝臣百姓豈能容忍皇家之外的人坐在那個寶座,造反推翻的動作會源源不斷。
那個座位誰能做得穩?
皇子要是得了禪位詔書,群臣都不會反抗的。
二十幾年的皇帝,能不明白這點兒陰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