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花有些惶恐了,這人怎麼就沒了蹤影?
大家都覺得小姑失蹤不能沒有原因。
你一句她一句就開始問:“我說遲家的,你真是想不開,姑娘讀書你怎麼就那樣反對,要是不是那塊料,你反對還行,愛艾是個好苗子,多少羨慕的,誰家要是有這樣聰明的閨女,哪有不供的道理?你的想法兒這麼和別人不一樣,姑娘照樣得濟,你就好好地供吧!將來給你掙錢了,你就樂死了。”
張蓮花不喜歡女兒讀書的事是村裡的重點話題,因為遲愛艾學習出奇的好,是社員們很羨慕的事,張蓮花和大家的想法差勁,人人都覺得奇怪。
新社會提高婦女的地位,家家都得了閨女的濟,村裡的姑娘小學畢業就在生產隊勞動給家裡掙工分,沒有一個白吃飽了,沒有一個賠錢貨,大多數人家對姑娘的看法從賠錢貨到得女兒濟的轉變過程。
對閨女的輕視減少了很多。
姑娘少的人家已經拿姑娘當兒子看待,人們的思想比解放前還是明朗了不少,不在像解放前那樣黑閨女了。
要是跟兒子比,對姑娘是輕視的態度還是沒有消除掉,人幾千年的傳統習慣重男輕女,怎麼會一下子就改變得了。
張蓮花是因為閨女多多兒子少心裡不平衡,多子多孫多福的觀念還在左右她極度的偏心兒子,藐視閨女。
畢竟和他家兒女不平衡的人家不多。
就那麼特殊的幾家,艾家是六個小子,陳家是九個閨女沒有兒子。
姚家是八個閨女,第九個是兒子,可惜死了兒子,剩了八個閨女。
就這麼幾家是極端的。
其他家四個閨女倆兒子的,還有七個閨女三個兒子的,也沒有張蓮花這樣極端的。
剩下的人家四個孩子的三個孩子的,一個孩子的絕對是沒有幾家。
家家的都向著兒子,只有一家是和張蓮花這樣明顯突出的,就是那個三個兒子七個閨女的人家,為了省錢,不讓閨女上學,很小就在生產隊勞分。
這個時候好沒有什麼不讓使用童工的法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在生產隊就可以勞分,掙半個大人的工分。
這家大人也不是對每個女兒一樣的待遇,七個閨女有三個一天學不讓上的,有四個上了一年或是二年的,只要到了十二三歲,就到生產隊幹活兒,沒有一個上到小學畢業的。
比張蓮花還狠。
張蓮花還要閨女上完小學,遲愛香是沒有考上初中,考上張蓮花也不會讓上。
頂多就是小學畢業,能考上初中也不供。
沒有學校的助學金,遲愛艾早就被張蓮花勒令回家了。
遲愛艾的學上的早就衝擊了張蓮花的底線。
現在的初中這樣難考,考進了省中家長會樂死的,就不明白張蓮花的心態。
這個很簡單,因為張蓮花要供兒子還要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需要很多錢,就不能讓遲愛艾繼續上學,需要她為家裡增加收入。
喜歡最佳鹹魚翻身系統請大家收藏:()最佳鹹魚翻身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