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早起來,把稻子從屋子裡邊搬出來,鋪在地面上勻開。然後人去田裡收稻子,一下雨,家裡的稻子就要遭殃了,得百米衝刺跑回來。
容不得片刻耽擱,用掃把掃,簸箕鏟,裝包,抱進屋。
一進一出就是幾千斤。
忙完收稻子,緊跟著花生就熟了。
經常是城裡的學生已經開學了,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邊唸書,張輝還得在地裡幹十幾天活兒,成天灰頭土臉的。
哪兒像現在這麼方便,掏一百塊錢,一畝地,幾分鐘給你收拾好。
十幾畝的水稻,一早上就能搞定。
現在農民吃米,直接把稻子送到加工廠,一個按鈕就解決了。
以前每個村都有碾子,碾米用的。
那東西就是魯班發明的,迄今兩千四百年,延用到今天,很多貧窮落後的地方,還在用。
磨豆腐用的磨。
鋸樹用的鋸子,常用的墨線,曲尺等等。
很多工具,到今天,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現在都還在沿用。
科技改變了世界,更改變了時代。
想想,在生產力底下的一個年代,有一個工具是多麼的便捷。
“不愧為木匠的鼻祖,真是有大智慧。”張輝感慨頗多。
十幾歲,農村的孩子還沒開智,一天到晚玩泥巴,傻了吧唧的,什麼也不會。
對比城市的小孩兒,簡直就跟智障一樣,差距太大。
而兩千四百多年前,魯班就已然發明諸多的工匠,不僅僅改變日常生活,更改變整個世界,推動人類發展。“也只有這樣大智慧的聖賢,才能著有魯班書這般鉅作。”
《資治通鑑》中有關魯班的記載並不多,主要就幾個發明小故事,比較有名的,就是魯班發明了雲梯,助楚伐宋。
關於魯班書,僅有寥寥幾筆帶過。
“看來,要想找到小金人,光是翻幾本書,作用不大。”張輝手扶著額頭,靠著窗戶陷入思考。
除了想找到小金人外,張輝也是想透過翻閱歷史書,在其中看能不能找到有關修道者留下的痕跡。
就張輝目前所瞭解,武道,玄門,統稱為八門。
冊門,火門,飄門,風門,驚門,爵門,疲門,要門。
道家的煉丹鍊汞,吐納導引,追求長生。這個屬於火門,跟張輝所追求的修煉得道,同出一轍。
只不過,就目前張輝所接觸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來自火門。
一箇中藥世界,以煉藥為主,跟張輝修道煉丹,差距甚大,甚至已經不能說是屬於火門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