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王府,趙樞便吩咐工匠開始。
水泥,沒有方法制作就萬難,只要掌握了方法,那就好說了。
需要的配方便是石灰,黏土,礦渣,按照比例進行磨粉,然後放入窯中進行焚燒。
第一批燒出來的熟材料,與石膏進行混合,然後經過再次磨粉後就成了水泥。
一完整的理論知識支援,一批工匠們的研究,早就過了很長時間。
趙樞期間多次進行指導,水泥早已經堆積在倉庫,用袋子裝著堆很高。
“將水泥抬三袋!”趙樞吩咐府中的下人。
拉到院中,趙樞開啟水泥粉,抓了一把在手中,水泥灰色,粉末狀,感覺不錯。
之前王府的人根據趙樞指導有過試驗。
不然趙樞根本就不敢大量生產。否則都是失敗品,白白浪費了資源。
“加水!”
趙樞讓人將水泥倒出,往裡面加水,攪拌,添沙子石頭。
將長寬各一米,厚半尺的模子放好,全部倒入其中後均勻攪拌。
等平了之後,先讓太陽曬。
幹了之後,便將其上面鋪上一層雜草,隔斷時間就往裡面添水。
添水是為了防止有氣泡,交代完之後,趙樞這幾天時不時過來看水泥路。
有時會用手摁一下,發現非常結實,還是很靠譜的。
趙樞感覺沒什麼大問題。
便用腳將上面的雜草踢開,先在邊緣上踩了一腳。
落地很穩,趙樞站上去了。
眼前是灰色水泥路面,說他是路面,還不如說他是一塊水泥板。
趙樞站上去之後,狠狠踩了兩腳,沒有任何痕跡,也沒有破損。
“拿錘子來!”
有人拿過來一把錘子,趙樞抓住後勐然砸了上去。
哐當。水泥出現了一個小印,但整體不曾動搖分毫,
他又錘了一下,感覺依然如此,錘上去有很強的反震感傳來。要的就是這種力感。得勁。
“這水泥已經成了,比我想象的要好!”
“如果用這樣的水泥建造路面,大宋道路都可以重建翻新,到時天下百姓用的都是水泥路,不會再怕任何風雨。”
做這種事情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這也是大宋基建的重要改革。
工匠們看到這一幕,面容驚愕。
很多工匠沒見過,感覺很奇妙。
這粉末一樣的東西,混合沙子石頭他怎麼就變成了硬邦邦的東西?
這是什麼邏輯和原因?
他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