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脈之氣是法陣的鎮基,法陣能防護城池。這是人族所有城池修建優先考慮的兩個原則。
扈陽坐落在寬闊的河谷平原當中,身後就是太白山綿延過來餘脈,地形險峻。
靠山面水,藏風聚氣,風水有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勢有了。
河谷平原五穀豐登,都城民安也有了。
山川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理想的建都之地。加上墨家制造的城防設施及其墨攻手短,確實如陳狄青所言,禹國雖然被大蒼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可禹國畢竟是小國,面積也就大周兩郡之地,大蒼重兵自北境防線中段撕裂開豁口,犁庭掃穴的南下,禹國部署在北境兩翼的兵力可快速回援,朝廷也是不耽誤時辰的馳援扈陽。
理論層面,確實存在城破之前援軍抵達的可能。然後裡應外合,反敗為勝。
可特麼的誰會這樣打仗呀!
兵家之策,李相白早就可以舉一反三。
整舊如舊李長卿兵家手記,融合了天賦秉異的李長卿兵家思想精髓,左公明給的兵家典籍都被翻出厚度來了。
文淵閣藏書樓的兵家書冊也擇精閱讀過。
關鍵是李相白還有前世的整個記憶呀。
華國的發展史不就是一部戰爭史,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沒有如若大周所在這個古武世界的妖獸、修者、飛舟、法陣。
半步神聖、神聖領域、聖人領域的一個修者就可以單挑一座精兵防禦但缺乏強者坐鎮的關隘。
李相白前身的世界則不然,不管是諸國對決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梟雄崛起,無不是將兵法謀略演繹到極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切身的體會和前世的諸多資訊完全融合,李相白早就有高人一等戰術、戰略眼光。
盯著扈陽城的李相白觀地形而推導。
大蒼得扈陽城,然後呢?
繼續南下就要自太白山險峻的山嶺間穿行,而橫貫整個大周北境的太白山主脈、餘脈地形複雜,多的是從未有人涉足的秘境,地脈之氣走向複雜,無法快速排程兵力。
誰會這樣做呀!
奪取扈陽,兵力還要從扈陽西進或者東走,要不是鐵劍山方向,區域內有地脈大道,刺邑還熟悉地形。要不兵力向東活動,切入莊國,沿莊國南境平坦之地呼嘯南下。
這不浪費時間。
如果大蒼的目標是禹國,這種戰術沒錯。
得都城扈陽,不就等同於禹國滅亡。
可如今大蒼舉重兵,目標是大周。
攻克太白山防線,南可下,北可守,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完全的佔據了戰略主動和戰術優勢,所以大蒼攻扈陽,只有一個目的,圍點打援,不計較一城得失,以殲滅禹國、大周太白山沿線有生力量為主。這是戰略。
至於戰術,當然是打援,然後去奪一座座的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