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內古樹枝葉繁茂,落下的樹蔭將整片的地面都遮蔽了進去,安伯侯蘇南客就在這片樹蔭中,眉頭緊皺。
暴露了?
可自己人就在京城。以聖帝想要收回王權的手段,豈不早就下手了。
粱慶之為何調動向武威郡,目的何為?
人又回到之前的推斷當中了。
聖帝收王權是為了備戰。
明白了。
聖帝目的有其二。
第一,朝廷是在為出兵大蒼準備。其二,武威郡西北、正北是西涼郡、西海郡,東北、及東是文王、慧王封地。
聖帝收王權,以練兵為名義,將驃騎將軍粱慶之調動向武威郡,這是在防患不測。
自嘲的笑了笑,有點杯弓蛇影。
穿透進林蔭的光線並不刺眼,很柔和,給人舒適的感覺,蘇南客抬著看向天空,眼睛眯了起來。
安伯侯突然有點羨慕慧王。
慧王雖然身死,可在廣賢殿判斷出聖帝意圖之後出手毫不猶豫,殺伐果斷,生性之堅決,自愧不如。
人又想到了廣賢殿整個事件中的三個核心人物。慧王、李相白、聖帝。
自己自愧不如的慧王死在了李相白手中。
廣賢殿的整個事件應該都是聖帝、李相白一手策劃。
殺慧王,以會審名義將七王留在京城,從當初廣賢殿的一幕分析,福王、瑞王應該是早是站在聖帝這邊的。
分析不斷的深入,蘇南客頓然發現自己對聖帝固有的印象已經全然模糊。
聖帝早就變了。
早就不是登基初始在朝堂有點緊張,決策猶豫,對諸位大臣諫言言聽必從的人。
變得聰明,懂得制衡,擅長手段。
蘇南客長吸口氣。
這種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李相白出現之後開始。
振武詞增加國運,明志詩讓凌煙樓的聖人牌位產生了共鳴,嶽寒山成聖,天陵碑增國運。聖帝越來越自信,手段也越來越令人不可捉摸。
包括在碼頭伏擊蚊道人、鬼姑神。
分析深入,蘇南客發現自己對聖帝的認知越來越模糊,對李相白則是空白。
提及李相白,能想起來的都是李相白振武詞、明志詩、詩詞論境等的光環。
可這些光環掩蓋的背後則是什麼呀。
李相白在廣陵郡五日過文殿、法堂,期間一把火燒了燕無忌山谷大宅。
在京城屢屢反殺賞金獵人。蚊道人、鬼姑神差點被圍殲了,兩人至今都不知道是怎麼暴露的。
蚊道人當初還信誓旦旦保證李相白必死無疑。
如今李相白又殺了慧王。
而殺慧王之前,朝廷早就將粱慶之調動向武威郡,早早的就預防了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