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堂也說過農是國之根本,我農家興盛可期。”
情緒飽滿,三言兩句之間說話聲齊整了起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聲震徹雲霄,朗朗晴空,大周都城上方有五彩祥雲凝聚。
姬雪宜看了看群情激越的現場,又看了看邀約李相白下田的藍小蝶和蒼穹的祥雲。
咬牙,“娘,我下決心了,開墾田地。”
寧王看了看自家姐姐,“娘,我也是!”
龐妃:“好!”
姬懷贏認籌的地還沒有開墾,但認籌的事情前日便定下來,就在藍小蝶半畝地的邊上。
寧王和公主一個瞄著藍小蝶,一個目標是姬懷贏。
兩片地都選在了姬懷贏的左右面。
沒有急著開墾,得要取經呀。
李相白口出“憫農詩”的訊息快速傳播了出去。
百草園內的秋虞聽到憫農詩,人輕微的顫慄了起來。
姑娘是農家學生,琅琊書院所在琅琊郡又是大周的糧倉之一,農家學生時常下田地,姑娘知道農民的艱辛。
內心反覆的吟誦憫農,姑娘意識中當日李相白詩詞論境時形成的模糊影像逐漸清晰了起來。
秋虞也有認籌一片地想法,琅琊書院農家獨大,但西京書院依仗都城便利及其京城地下濃郁的地脈靈氣,百草園內的奇珍異草卻是天下獨有。
秋虞想要集兩家之長栽培。可認籌的前提條件限制了選擇,最終姑娘嘆氣,人又專心致志的研究起百草園的花草來。
田間出憫農詩,午間李相白邀約江白衣、藍小蝶和西京書院的先生吃一頓刀削麵。
這次是抄的。
豬肉煉油,蔬菜和瘦肉下料,一頓炒刀削麵讓眾人吃的心滿意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頓炒刀削麵,江白衣、藍小蝶等人再一次下田,李相白筆墨紙硯,開始將初稿定案。
筆走龍蛇舞,李相白起開篇。
“讀儒得仁得義得智,讀墨得慧得力行,讀法明身自見,以儒家剛健有為的精神發憤圖強,以儒家公忠為國的精神培養家國情懷,借鑑墨家‘兼愛’、節用’,道家‘少私寡慾’,法家‘廢私立公’,取其精華,棄之糟泊,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眾說百行,雅俗共嘗,開拓視角。”
古今結合,引經據典,文案中自然不會出現私通鬼市的夫子白子賢等人被交換西京書院的一幕,也不會涉及李相白諸多的人生小目標,小規劃,就是單純的以事論事。
從借鑑百家講壇的方案開始,李相白提出了大週五大書院為主,包含各地大大小小書院學風開放,學術交流,學術辯論的重要性,提出各大書院學識淵博的先生在朝廷推動下授業解惑的必要性。
也就是支教!
這尤為關鍵,大周學富五車的先生們都集中在五大書院,差不多形成了教育壟斷,尋常書院哪有知識淵博,博聞強記的先生。
這個創造性的建議中李相白還提出了學院挑選文采出眾,天賦稟異的法家、農家、儒家、墨家學生充當支教的梯次力量。
這是整個方案承上啟下也尤為重要的一環,華國曆史上百家爭鳴,不就得益於那些聖人們周遊天下,傳道授學。
這在大周還真不難實現,大周儒門、法家強盛,弟子眾多,而儒門法家修者過入門三境之後都要面臨立功立德立言證道三境的考驗適才能進入成聖三境。
所以進入證道三境,有的是走出去想要立功立德的學生,斬妖除魔,傳道解惑,進入軍營保家衛國,這都是常見的立功立德立言方式,只不過以往這些方式多隨機性,如今李相白方案中成了有計劃有目的的證道之途。
後續的方案就是“掃盲”、文化下鄉。
李相白沉浸在文章書寫當中,四周卻隨著李相白的筆走龍蛇舞產生了異象,天空的祥雲籠聚向四合院上方,紙張出金石氣,清風自來,滿院馨香。
喜歡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請大家收藏:()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