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導演的任務可不只是電影創作,還有管理整個劇組。
小到一個道具的準備工作,大到主要演員的檔期,都要導演負責。
林荀是有點經驗,可真要說能夠完好的掌控一個劇組,那也就是想想。
“何導,要不是有你幫忙,我這次非得把劇組搞成一團亂麻。”
“林導說笑了,你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我們可都是很期待你將來的電影。”
……
說好了不喝酒,說好了少喝酒,可是到最後,林荀還是有點暈的回到房間。
得虧劇組臨近殺青,再加上這部戲的女演員不多,要不然真可能發生點什麼事。
比如說,會有人趁著送他回房間佔便宜。
當然,如果是一個活潑可人,漂亮清純的小姐姐,他還是挺願意吃虧的。
沒等酒醒,林荀便和張志華趕回燕京,隨便還帶走了所有膠片。
現在已經是三月份,四月份就在眼前,《海邊琴島》必須儘快剪輯。
作為文藝片,或者說非典型的商業片,直接上映肯定不行。
更何況,林荀剛剛才遭遇了一波猛懟,這個時候電影上映,估計得被抵制。
文藝片在拿獎上天然存在優勢,沒道理不利用這個優勢。
既然要拿獎,那就得拿大獎。
別看多年來華夏電影發展緩慢,可國內的電影人,還是很傲氣的。
這麼說好了,國內的金鳳獎絕對是華語第一大獎,什麼金牛獎、金人獎,根本不算什麼。
全世界範圍內,各種型別的大獎很多,而國際a類電影節,就有15個之多。
除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a類電影節,還有大量的國家和地區電影節。
光是東亞範圍內,棒子的青龍獎,釜山電影節;日苯的日苯電影學院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更不要說還有兩岸三地的諸多獎項。
獎項這麼多,真正被國內認可,甚至是高看一眼的,卻不是很多。
首先第一個,肯定是奧斯卡。
坐擁好萊塢的米國,作為世界電影的殿堂級別獎項,奧斯卡絕對是最矚目的。
再加上現在的社會風氣,普遍的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總比國內圓,尤其是米國的更圓。
國內有過一大批人,為了追逐奧斯卡不斷努力,然後不斷的被米國人忽悠。
比如說張毅謀,因為《臥虎藏龍》榮獲奧斯卡,他現在就在埋頭拍古裝大片追逐奧斯卡。
除了奧斯卡之外,在國內最出名的米國獎項,應該算是金球獎。
只不過呢,金球獎作為奧斯卡風向標之一,而且是比較不靠譜的風向標,它純粹是被吹出來的。
就像當初的陳凱戈,獲得了戛納金棕櫚和金球獎,反而是戛納的加成更高。
畢竟一個金棕櫚夠吹一輩子。
除了奧斯卡之外,最為廣受華夏電影人重視的,自然要數歐洲三大。
也就是柏林的金熊獎,戛納的金棕櫚獎,以及水城威尼斯的金獅獎。
相較於奧斯卡只屬於米國,只屬於英語片獎項,要求參賽電影必須的英文片,否則只能作為外語片參賽。
歐洲三大獎項和華夏電影的關係更加密切,有不國內電影人都獲得過歐洲三大。
喜歡華娛之二代崛起請大家收藏:()華娛之二代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