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好剪輯的思路,林荀就可以把工作交給剪輯師,和其他工作人員。
而他,這可以開始其他的後期工作,比如說每一個鏡頭的渲染程度。
還有配樂的挑選,已經確定演員的配音工作,甚至還有少量的特效鏡頭。
回過頭來,林荀可以再檢查鏡頭的剪輯情況,不理想的地方,繼續改。
這就是完全掌控一個劇組的感覺,所有事都能一言而決,而不是無可奈何。
每一個導演都渴望如此,然而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相較於《海邊的琴島》和《招魂》的簡單,這一次的後期工作很繁重。
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後期製作的時間甚至超過了電影的拍攝時間。
眼看著六月份即將到來,《颶風營救》終於完成剪輯,提交稽核。
今天,華納兄弟公司內,除了林荀和史蒂夫之外,新線公司的艾默裡奇也在。
對於林荀甩開新線電影公司,轉而找上華納的行為,艾默裡奇並不是很滿意。
可是沒辦法,《颶風營救》需要全球發行,最好能夠同步上映。
而新線電影公司的能力,顯然做不到這一步,只好找上華納兄弟公司。
對於林荀,華納兄弟公司多少還是有些重視的,所以投了《颶風營救》一筆。
只是200萬米金而已,進行一個嘗試,對於華納兄弟來說,很划算。
沒錯,《颶風營救》的總投資高達2000萬米金,摺合成華夏幣那就是1.6億還多。
這樣的投資,即便放在好萊塢,也算是中型成本作品,b級製作。
今天齊聚一堂,自然是為了驗證《颶風營救》的質量,好安排上映的計劃。
不同於此前的《招魂》,為了更大的發掘《颶風營救》的潛力,必須有詳細的發行、宣傳計劃。
類似於《招魂》這種靠質量發酵的作品,一整套的宣傳策略顯然更有效。
同時,也能儘可能發掘電影的潛力,從而取得更耀眼的成績。
要想讓華納全力支援,自然要讓他們看到電影的質量,讓他們看到賺錢的可能。
大螢幕亮起,首先是一個勾勒出來的胖達,憨態可掬的走出來。
這是林荀特意製作的標誌,就像七大影視公司那樣,希望有一天,所有人看到這個動畫的時候,都能感覺到熟悉。
一個略顯老邁的中年男子走進商店,老實說,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眾人隱隱有些不高興。
尤其是巴里梅耶,作為專業的製片人,僅僅是這一幕,就讓他看到了業餘。
好萊塢並不是沒有年紀過大的演員做主角,事實上,這樣的人不少。
只不過,作為主角,作為動作片的主角,這樣頹廢的老男人真行嗎?
有那麼一瞬間,巴里梅耶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剋扣了化妝師的薪水,才會讓她這麼做。
只不過,他保持著應有的禮儀,沒有就此一走了之。
和好萊塢的電影一樣,都是三段式的劇情,平淡的開頭,激烈的過程,還有溫馨的結局。
除了男主角的形象不佳之外,整部電影的開頭,倒是讓巴里梅耶感覺不錯。
只不過,看著老邁的男主角,他還是忍不住搖搖頭。
“林,的確是一個還不錯的導演,鏡頭和劇本都還不錯。
只不過,他太年輕,如果能夠給他搭配一位成熟的製片人,或許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