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點懷疑方才自己的眼光,是不是出了問題。他怎麼會以為這個人看上去很普通呢?
他站在殿上侃侃而談的樣子,是那樣的耀眼。
自信而又激情四射。
滿朝文武彷彿都沒在他眼裡,就連自己這個九五至尊彷彿也沒在他眼裡。
皇帝從他眼光中看到的是江山社稷黎民蒼生。
明亮的眼神,猶如兩簇烈烈燃燒著的火苗,從他的眼裡又看到了一顆熱血沸騰的心,那裡面裝的是民族興亡家國天下。
第一個問題,回答之後,皇帝立即提出了下一個問題。三個問題,答完了,皇帝聽得意猶未盡,又臨時加了兩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彷彿就在他心裡,日夜輾轉沒有出口,今日終於有了機會,就迫不及待的噴湧而出,滔滔不絕。
殿角的水漏嘩的一聲洩了水。
午時到了。
回答完問題的於允文,好像一下子收斂了周身的光芒。站在紫辰殿上眾臣中央,又迴歸成了一個普通人。
大殿裡起初是靜悄悄的,緊接著“嗡嗡”地交頭接耳。
皇帝乾咳了兩聲後,望向王太傅。
“太傅認為此人比陳正獻如何?”
原本是坐著的王太傅,不知道什麼時候站起來了,顫危危地揖起笏板,激動地說:“遠比陳正獻沉潛。”
“比您的學生秦觀如何?”皇帝這句話問的很有講究。以秦觀的文采,本應是狀元的,當時種種原因封了他探花。剛拿的是狀元做比,此時提到秦觀,用的身份是王太傅的關門弟子。
王太傅立即說:“遠比秦觀才思敏捷。”
皇帝笑了一聲,才接話:“他們二人就讀在新田書院,心無旁騖的讀書。”言外之意是,於允文讀書的時間沒有他們長,老師也沒他們的好。
秦太師聽出了皇帝之意,出列說:“國家正值用人之際,選拔人才,不應該拘泥於某種規格,於允文有狀元之才,當今狀元之位又空缺,臣建議封於允文為狀元。”
“好。”皇帝大笑道:“太師提議甚好,就要讓天下人知道我們求才之心。只要有真才實學,不論出身。”
歷屆科考三甲,都是被朝臣拉攏的物件。一是壯大了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二是年輕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秦太師這是捷足先登啊!
兵部尚書周洪出列說:“於允文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兵部在職官員年齡偏大,急需補充新生力量,陛下能否考慮把他派到我們兵部來?”
王太傅立馬接話:“殿試三甲,首選是入翰林。“
紫辰殿裡的人爭來搶去,熱熱鬧鬧;普安王府裡的人望眼欲穿,心急火燎。
左等右盼。快過飯點的時候,盼回來了趙瑗。
郭思謹撲上去急問:“我哥呢?“
趙瑗看著盛裝打扮,一團粉紅的娘子,心裡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她什麼時候這樣盼望過自己回來?什麼時候為自己特意裝扮?
一個外人,有那麼重要嘛。
趙瑗原本對於允文的印象是極好的,看到郭思謹此時的模樣,瞬間覺得於允文這個人十分的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