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了趙伯圭所述,更高興了。
兒子在民間長的多好,關心江山社稷,而又溫和良善,樂於助人。於是朗聲說:“朕準備用於允文此次的功勞,給他換一個進殿的機會。眾卿家可有意見?”
皇帝徵求意見的話,那都是客氣話,哪個沒腦子的會有反對?
不過,還真有人站出來說話了。
秦太師說:“陛下惜才愛才之心,乃是臣等楷模,是臣民之福。有才子願意為國出力,乃陛下之福。臣贊同陛下提議。”
這個馬屁精,無論皇帝在朝堂上說啥,他都會附合。
眾臣紛紛表示贊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傳詔於允文上殿。”皇帝稍頓了一下,又說:“傳詔王太傅上殿,當堂擬三道考題,看他答的如何。”
此時於允文在五湖四海茶樓的聚會廳裡,正跟宮七和李秋萍以及另外的五名同期舉子講他怎麼說服葛明的。
離開杭州那天,他來了茶樓一趟的。那時候急著奔赴戰場,又不知前路是否順利,未同大家講明他要去哪裡,幹什麼。
今日一入城,便直奔茶樓而來。穿的還是走的時候那身洗得有些發黃的白布衣。他看到坐在大廳裡的李秋萍,就興奮的說:“這兩日,我就把欠茶樓的錢給結清,住宿和醫藥費一併結。”
於允文離開杭州的次日,李秋萍就去了普安王府,又向郭思謹提到了於允文。看郭思謹沒有特別的關注,知道她尚不知於允文跟她的關係。李秋萍也就沒再多說。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同高位之人的交往。
皇妃的私事,知道了就當不知,這是最好的做法。反正已經有人知道了,當事人知曉是早晚而已。
李秋萍並未以為於允文是跟他妹妹相認了,衣服都未換呢。應該是去哪兒賺到銀子了。擔心地問道:“工錢不是現結的嗎?”
於允文反問:“宮老闆呢?”
“樓上。”
二樓的私人房間裡,宮七聽了於允文強加給他的功勞,笑嘻嘻地說:“允文兄,我們算是兩清了。趙大哥在朝堂上一提,等於是給茶樓打了廣告。”
這個人還真是有能耐啊,宮七突然靈光一閃,“你若是實在過意不去,讓隔壁的鋪子平價轉給我。老闆的背後之人是安國公,軟硬不吃,死活不肯轉。”
於允文立即問其中詳情。宮七站起身說:“都跟他磨兩三個月了,不急這一兩日。喜事要跟大家分享,走走,去聚會廳跟大家講講是怎麼說服葛明的。”
其實於允文入城後,最想見的是慕容謹,最想把說服葛明的過程,講給他聽。
借給他那名護衛太得力了。
去定海的路上,於允文就盤算見到葛明後,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一步失敗了該怎樣應對,第二步失敗了怎麼應對。他問護衛的武功有多高,水性如何,能打得過幾個人。
於允文想的是,帶個護衛上了海寇船,萬一對方翻臉,護衛能不能帶他逃出來?逃不出來的話,他自己能不能逃出去。借人用用,總不能把人的命給弄丟了。
護衛答:不知道。
於允文頭大了,又問:你殺過人嗎?
護衛答:殺過。
於允文再問:殺過多少人?
護衛答:不知道。
於允文只得這樣問:最多一次殺過多少人?
護衛答:幾百人。
如果不是慕容謹借給他的護衛,他肯定認為這個腦袋裡少根弦的人是胡說八道。
於允文聽了護衛的答案,又問了他幾個問題後,改變了他的策略。
武功高強的人常有,一次殺過幾百人的高手不常有。那是高手中的高手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