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與宋羿和荊小白告了別,上了普安王府的轎子,一刻多鐘便到了王府。
進了攬月閣,還未來得及換衣服,便聽到張伯在門口求見。
張伯進來後,略略低了個身,直奔正題:“世子妃,郭大人之事,有世子在,您不用擔心。風口浪尖上,您要做的就是不要慌亂,一定要穩住神,不能落別人話柄。“
郭思謹深吸了口氣說:“父親一向為人正直,為官三十多年,以權欺人之事,從未有過,這中間定是有誤會,既是誤會終有解開的一天。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我是坐船不習慣,有些頭暈,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張伯鬆了口氣,接著說了別的:“昨日下午皇后娘娘的人傳話過來說,讓您回來了,進宮一趟。我想大約是為恩平世子婚事,找您商議。“
商議是客套話,頂多是通知她一聲。張伯主動提起,應該是有話要跟她說。郭思謹端茶盞喝了兩口茶後,才說:“張伯知道是哪家姑娘嗎?”
“大將軍的女兒吳茉莉,榮國公的小女兒劉木蘭,和您的表妹王昭雪。準備在這三位小姐中選,皇帝的意思是徵求大家的意見。”
郭思謹想了一下,才想到王昭雪是她表舅母王夫人的孃家侄女,最近一直在太師府裡住著。
“張伯,您覺得誰合適呢?”
“皇帝中意王昭雪;太后中意劉木蘭;皇后中意吳茉莉。”
張伯沒有給她答案,郭思謹只得直接問道:“我應該中意誰呢?”
張伯笑了笑說:“世子妃肯定是中意王昭雪,一來這是皇帝的心意,二來王昭雪是您表妹,自然是向著自家人。”
這個問題,將近午時的時候,在仁明殿內裡,又被提起。
面對郭思謹,吳皇后難得容顏和悅,她親切地問:“世子妃身為長嫂,覺得誰最更適合恩平世子呢?”
郭思謹溫婉地笑了笑,細聲細語道:“三位姑娘皆是出類拔萃,品貌性情不分仲伯,臣妾看誰都覺得十分的好,真是拿不定主意呢。”她試探地問道:“要不,讓恩平世子自己來選?”
吳皇后對她這個回答有些不滿,輕笑了一聲說:“婚姻大事,自是要聽長輩的意見。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就行了。”
郭思謹想了一小會兒說:“臣妾要聽母后的,母后要聽太后的。”她抿了一下嘴角,接著說,“臣妾選太后選的姑娘。”
這個回話,吳皇后更加不滿意,她哼了一聲說:“你知道太后中意誰嗎?”
郭思謹如實說:“臣妾近幾日未去過慈寧宮,不知太后的想法。”
“太后中意的是劉木蘭。”吳皇后嗤笑了一聲說:“難怪外面都說普安世子和世子妃不和睦呢,你連自家男人在想什麼都不知,能得他歡心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話脫了口,吳皇后才發覺不妥,真是被這個笨東西給氣住了。她急忙轉了話題,佯裝關心道:“聽說你父親惹上了官司,你要回去看看嗎?”
郭思謹微笑著說:“多謝母后關心,臣妾不打算回,父親是皇親,出了事倍受矚目,負責本案官員定是不敢有絲毫怠慢,終會還父親清白。”
吳皇后盯著郭思謹問:“你認為你父親是無辜的?既是無辜,等著其他官員查出結果就行,普安世子還跑那麼快乾什麼?”
“臣妾怎樣認為的不重要,要看審案結果。”郭思謹淺淺地笑道:“俗語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父親沒有兒子,出了事,總要有家人出面照顧安慰的。”
郭思謹出宮沒多久,仁明殿裡的談話內容便傳到了慈寧宮。
內侍李德海垂手躬腰的立在太后身邊,笑道:“普安世子妃的心思倒是挺單純,看來宮內的訊息,並未流到外面去。”
太后未置可否,而是淡淡地說:“選榮國公家的丫頭是定好的,問各位的意見,只是走走過場罷了。”
李德海驚訝地說:“官家不是想選秦太師的人嗎?”
太后的話依舊淡淡的:“他是想討好那個老鬼,我說劉木蘭也是替官家說話。”
李德海笑呵呵地說:“太后英明,什麼事都難逃您的眼睛。“
“少耍貧嘴吧,你的眼睛也是雪亮,故意在這裡沒話找話說。我說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李德海的腰彎得更低了,聲音也低了:“請太后責罰,派出去三四回人了,他們下船時,就讓小春子他們在碼頭上等。那小祖宗是軟硬不吃,連哄帶騙都不行,就差把他打暈扛過來了。太后請的人,給奴才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