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的喊殺聲已經推進到基輔主城的城頭,兩撥穿著不同,但同樣長著一副白人面孔計程車兵,在城上城下混戰成一團。
攻城戰之所以比野戰更加血腥,就是因為在攻城戰中,進攻方根本無法組成任何戰術陣列,只能依靠蠻勇攀登廝殺,守軍在被進攻方登城後,也很難再集結起來嚴密的陣形防禦。
然而,這些在漢人眼裡樣貌沒啥區別的白人,在他們自己眼裡卻涇渭分明。
漢軍中的白人主要來自德意志、法蘭西、比利牛斯半島和波蘭,對哥薩克人普遍有著歧視情緒。
所以他們從未將眼前的哥薩克人當成自己人,殺起來那叫一個心狠手辣。
對面的哥薩克人在保家衛國的忽悠思想教導下,也奮勇向前,當然,最重要的是背後有幾千個俄軍灰色牲口當督戰隊,戰鬥到現在,已經有超過三位數哥薩克戰士倒在俄國督戰隊的槍彈下。
沙皇俄國的灰色牲口普遍裝備著淘汰下來的火繩槍,其中大半都是曾經沙俄射擊軍裝備過的火繩槍,質量還是可以使用的。
除此之外,就只有普通的長槍、戰斧、釘頭錘了。
身上連一套統一的軍服都沒有,只有廉價的灰色亞麻袍子,這也是被稱之為灰色牲口的原因。
當然,在沙俄帝國官方說法中,這些廉價的灰色亞麻袍就是他們的軍裝。
即便如此,這些俄軍灰色牲口的裝備也要強於哥薩克戰士。
至少,哥薩克人無法做到人手一把火繩槍。
攻防戰中,哥薩克人的彎刀在普遍裝備著鐵甲的漢軍白人士兵面前吃盡了苦頭,這也是基輔城周圍的防禦工事在不到半個月功夫裡全部淪陷的根本原因。
火炮弱勢,肉搏也打不過,對方還有大批完備的攻城器械,怎麼看基輔城淪陷也變成了必然事件。
然而,莫斯科皇宮裡下達的命令,沒有一條是關於撤退的,全都是讓他們拼死抵抗到底。
所謂的援軍則是一小股一小股臨時武裝起來的難民士兵以及後續強徵的哥薩克人。
這些援軍連基輔戰區都沒辦法靠近,就被漢軍的騎兵給掃蕩了……
實際上,這些援軍都是沙俄帝國從哥薩克部落和難民潮裡摳出來的。
與其說是為了支援,不如說是借刀殺人。
在俄國人眼裡,哥薩克人留下來的青壯越多,等到基輔城淪陷後,投降到大漢帝國懷抱裡的哥薩克戰士就會越多,這自然不符合莫斯科政權的利益。
所以,乾脆趁著這個機會不斷投入到戰場上,讓漢軍全都殺掉。
如此一來,既可以增加哥薩克人與大漢帝國的仇恨,又可以消除哥薩克人的戰爭潛力。
基輔被沙俄帝國當成了消滅異族的絞肉機,至於真正的俄軍,葉卡捷琳娜可不捨得投入到這個必將失去的地盤上。
畢竟烏克蘭本就不是沙俄帝國的傳統領地,沙俄帝國在這裡的統治沒有法理基礎。
法理基礎看似很容易被專政鐵拳砸碎,但如果遇到勢均力敵的強大敵人,法理基礎就會變得舉足輕重。
擁有法理基礎就相當於能輕鬆獲得當地人的支援,戰爭就會演變成一場反入侵的正義之戰,到時候就算把所有男子都武裝起來,也是站的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