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噗~~~
滿臉驚愕的部落騎兵看著胸口的長矛,整個人已經飛了起來。
生前最後一個執念,讓他努力扭過頭去,看到的是毫髮無損的仇敵……
面對具有高階戰士身體素質的鐵罐頭斯瓦迪亞騎士,這些部落騎兵即便利用速度將長矛插在對方身上,也無法穿透那超越他們認知的板甲!
對於斯瓦迪亞騎士而言,僅僅只是被撞了一下,很快就會平穩住身形。
畢竟對面的部落騎兵很少有達到高階戰士水準的,力氣不夠!
如果這些斯瓦迪亞騎士全都是普通人,或許在對沖的速度加成下會被長矛撞下馬,只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斯瓦迪亞騎士如同壓路機一般,所過之處遭遇的部落騎兵一排排的落馬,長矛用過後拔出騎士長劍,不用使用太多的力氣就能對面的部落騎兵連人帶馬劈成兩半。
反觀對面的部落騎兵,拿著劣質武器只能在斯瓦迪亞騎士身上的板甲留下一道印子。
證明自己生前的勇武……
不出意外的,這次對沖後,小几千的部落騎兵瞬間被切割成兩半,並且損失超出想象的大。
軍紀渙散的部落騎兵回頭掃了眼己方的屍體後,再也沒有對沖的勇氣,連上級頭人的命令都不管了,直接打馬四散而逃。
結果,一輪對沖下來,這小几千的部落騎兵就崩潰了……
左右兩翼的斯瓦迪亞騎士打出來的戰績差不多,都是一波流就打崩了對面的部落騎兵。
真正殺死的部落騎兵騎士並不多,肖雲陽大眼一望,還不到三成。
然而,勝利已經徹底奠定。
斯瓦迪亞騎士擊潰對面騎兵後,按照之前肖雲陽的軍令,開始向敵陣的左右側翼移動,並且變陣為適合衝擊步兵的錐形陣。
騎兵對沖往往採用橫向方陣,騎兵衝擊步兵則一般使用錐形陣。
因為騎兵對沖主要是透過橫向面積來儘可能殺敵,並且騎兵陣列本就很鬆散,太密集了容易內部碰撞乃至踐踏。
但步兵軍陣不同,只要是經過訓練的步兵方陣,都遠比騎兵方陣密集,這種情況下,撕開陣形就變得十分重要,所以容易破口的錐形陣就特別適合衝擊步兵方陣。
當然,適合不代表絕對,如果真遇到了精銳的長槍方陣,再強的鐵騎正面衝鋒也會損失慘重。
對面的反漢聯軍指揮官看到己方騎兵被打散崩潰後,立刻調動預備隊在主陣兩翼展開防禦陣型。
這就是反漢聯軍的優勢,兵力多,所以可以用人數優勢將側翼圍起來保護。
然而,這麼做無疑會讓防禦的步兵兵力無法集中,但對面的騎兵一波只有幾百人而已,反漢聯軍的指揮官並沒有覺得對方勢不可擋。
在斯瓦迪亞騎士開始衝擊敵軍兩翼時,作為預備隊的剩餘希臘僕從軍也被全部派了上去,尾隨者斯瓦迪亞騎士的路線進攻。
然後就是斯瓦迪亞騎士以一種無畏的姿勢,衝入數倍於己的敵軍步兵方陣當中。
最開始,斯瓦迪亞騎士接連衝破了近十排步兵,但敵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多了,斯瓦迪亞騎士人數太少,結果被生生陷入敵軍步兵方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