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第一次選妃,其實動盪了許多地方的利益,而且是有益於王朝的穩固的,因為皇帝選妃的同時,也可以兵不解刃的瓦解許多勢力的結盟。
就如當年呂鵬程娶不到蕭遙,徐州陳家娶不到魏國公之女,這種打破聯盟的手段幾乎是致命的,而且無法可解。
一位聰明的君主,必定是連自身都拿來當武器,莫說這些大族裡的姑娘已經算是漂亮有些見識的了,就算不漂亮,硬著頭皮也要娶了,這時候人已經不是人,只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一個物件。
身為男人,早已經習慣了犧牲女人的一切去維繫什麼,習慣了物化一切,可教導劉凌長大、如何能在後宮裡掌有話語權的太妃們,卻都是女人。
她們吃夠了“被犧牲”的苦,見多了後宮裡的血和淚,自然而然地就將看問題的角度放在女人的方向,而不是男人的希望上。
如果入宮的女子各個都有當年呂皇后那樣的決斷、野心、才幹和堅韌,或者沒有呂皇后,哪怕只有薛芳和王姬這樣的本事,薛太妃她們一點都不會攔著人家姑娘的登雲路,這樣的女人,不但知道怎麼把自己的日子過好,還會為了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而讓劉凌的日子也過的很好。
偏偏這一批進宮的莫說沒有呂皇后的本事,恐怕連張太妃的心性都沒有,進了宮不是被吃的渣滓都沒有,就是將後宮攪得一團亂,反倒給劉凌添麻煩。
雖然同為女人,可這樣的女人,她們也是看不上眼的。
劉凌原本以為是自己運氣差,所以從這些女子一入宮開始,各種情況就一波三折,到後來連惡疾都出來了。
可薛太妃的信卻告訴他一個事實——“所有的一切,都是早已經安排好的。”
劉凌心中的那些不快和惋惜,在知道所有的“□□”後都已經煙消雲散,更何況,他現在也還沒有做好為工作“獻身”的準備。
朝堂上如今也瀰漫著詭異的氣息,怎麼說後宮裡“妃嬪預備役”出了事,按照平常的尿性,言官之類的早就跳起來了,就算不進諫什麼,至少也要把薛太妃拉出來至少扒拉掉一層皮,可一直到那些女孩們出宮已經半個月過去,言官們依舊不痛不癢的在進奏著哪個官員狎妓,哪個官員受賄的事情,對於真正緊要的是閉口不提。
這讓劉凌徹底明白了原來言官們不是什麼真的“剛正不阿”,而是看人下菜,對於這種一扯就犯眾怒的問題,也是遮遮掩掩的。
一想到這個,劉凌更是有氣。搞半天平日裡他多吃兩口肉都要被“勸諫”一番,是欺負他好說話?
一這樣想,他就越發沒有好脾氣了,他沒有好脾氣,其他官員就越夾著尾巴做人,更別說那些言官,這段時間更加噤若寒蟬。
其實劉凌也是冤枉了這些御史和言官,倒不是他們趨吉避凶,看人下菜,而是他們真的不敢在這個時候提這個事。
你說好好一個童子雞,十幾年都沒開過葷,好不容易盼到要“大婚”了,各色如花似玉的美女進了宮,洗吧洗吧地花枝招展的就等著你臨幸,從此過上“金槍不倒”的生活,這時候來了一個女官,把你最滿意的那個用石頭砸破了相,又差點砸死,然後你另外一個滿意的被曝出喜歡的是你近身侍奉的近臣,你就是個“備用品”,你能受得了?
兩個最喜歡的是沒戲了,剩下一個長得漂亮的鬧自盡,好嘛,一頭撞到你另一個近臣的懷裡去了,還有了肌膚之親;另一個得了惡疾,還以一種“我不會好了你們也別想好”的氣勢走遍全汀芳殿,將所有的女孩都傳染了個遍,以至於全體都成了大花臉……
我了個去,怎麼想想都糟心好嘛?
這到底是皇帝選妃呢,還是月老牽線呢?
這簡直是命犯天煞孤星的節奏啊!
還沒娶妃,就已經把各家姑娘克了一圈了!
更別說後來因為這個,將皇帝一手帶大的薛太妃出了宮,聽說宮裡的太妃們現在也各個求去,要去陪薛太妃玩樂,都要罷工了……
皇帝這時候能心寬氣和?
言官是不懼死,可不代表上趕著求死。
這麼多糟心事碰一起就算是個泥人也有脾氣,說不定一開口“直諫”腦袋就被咔嚓了,被咔嚓了之後皇帝還後悔地痛哭流涕,這死都白死,連個“死諫”的名聲都沒有。
反正木已成舟,雖然提升自己這一派聲望和權利的希望是落空了,可所有人都沒得到好處,一增一減之下也沒什麼損失,乾脆就揣著明白裝糊塗吧。
至於那些女孩,聽說張太妃親自去醫治了,這位可是先帝都敬佩的“國手”,一定能讓她們活蹦亂跳的回家。
比起李七娘,她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話說劉凌在朝堂上沒好脾氣,民間越發歡天喜地。
皇帝選妃選完了,最頂尖一個沒選上,可民間的婚配卻重開了,不必再因為“選美”而禁止婚嫁,這些人家原本就因為國孝耽誤了家中孩子的婚事,又攤上皇帝選妃,女孩還好,有了青雲之路,那些家裡養著男孩子的,真是一口銀牙都咬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