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王府。
肅州地方一向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因為如今的肅州,和前些年相比,也太過蕭條了。
近百年前,在西域地方,有一個古老又年輕的王國正在冉冉崛起,這個國號為“夏”的國家以羌人、戎人和少部分漢人為主,境內另有西胡各族十幾族,一直不停向西擴張,幾十年來已經吞併了西域十幾個小國,這些年,版圖更是有漸漸向東發展的趨勢。
只是他們動作的很小心,除了惠帝時期在邊境曾為了附屬國交戰過一場,以代國大勝告終以外,大部分時間兩國都相安無事,並無太多接觸。
胡夏公認最有戰功的一任國王叫胡力範,剛剛去世沒幾年,新國王叫做摩爾罕,今年僅有十七歲,和劉凌一般,也是年少登基。
據說他是胡力範九個兒子無論長相還是性格里最像老國王的一個,又有天神護佑,胡力範重病將死之時,被國內大臣們擁護上位。
這位小國王五年前登上王位時,還曾向東邊的代國派出過使臣,只是胡夏和代國久不來往,而他們雖是一王國,卻不願意用對待“上國”的身份對待代國,希望能和代國平等相處。
代國一直受藩國朝貢,自然不願意和邊陲一曾經戰敗過的胡國平起平坐,兩方使臣都拒不讓步,最後胡夏的使臣在請示過國內後,在邊境就決定返回胡夏,不去臨仙受這種侮辱。
胡夏曾經是西域邊陲小國,說是吞併了西域十幾個小國,可西域那些國家雖稱之為“國”,大部分就和代國一個城鎮差不多大,加起來也還沒有代國三個最大的州大,誰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小國王是個記仇的。
也許是剛登基之初就被代國甩了一記耳光,又或者歷經兩代積累胡夏的實力已經很強,摩爾罕從登基之初就對代國表現出了一種很強硬的態度,不但一直不與代國官方接觸,甚至對走西域通商之路去通商的代國商隊一直課以重稅。
更讓人感到棘手的是,這幾年開始,胡夏境內出現十分彪悍的馬賊團伙,專劫各國商隊,世人都知道代國盛產黃金一般貴重的絲綢和各種讓人歎為觀止的貨物,即使代國商隊是諸國商隊之中最為強悍的,也屢屢有馬賊得手,一旦得手,這些商人便是傾家蕩產,甚至是性命不保。
久而久之,即使西域獲利巨大,代國人也漸漸不願意去西邊經商了,原本繁榮無比的西域三州也漸漸蕭條下來,首當其衝的是身處邊境的涼州,然後就是肅州,至於甘州,據說已經有過好幾次漢人和當地居民的□□了。
原本隴右地方出了個鐵騎山莊,專門保護代國來往的客商不受侵犯,即使在胡夏境內也是讓馬賊聞風散膽,但從去年年底開始,鐵騎山莊突然暫時閉莊,鐵騎護衛隊也不再接受委託,許多以前和鐵騎山莊來往關係良好的商人雖又怒又悲,可因為鐵騎山莊素來信譽良好,實力又強,沒有人願意得罪他們,也只能苦苦等候他們重新“開張”。
這一等,便是大半年過去了,鐵騎山莊沒有什麼動作,就連和隴右鐵騎山莊關係密切的王家商隊都不再跑西域,居然領了皇商一職,開始專心在國內經營,也讓許多商人嚇掉了眼睛珠子。
無奈之下,開始有商人把目光轉到了新來的肅王身上。
護衛商隊這種事,不是有人馬有本事就行的,還必須有別人不敢觸動的背景。隴右鐵騎山莊的主人蕭無名是江湖宿老,和西域胡夏的國師有以武會友後惺惺相惜的交情,所以鐵騎山莊的人馬在胡夏國走動,西域各國的人都要賣他們這個面子,並不為難。
更何況隴右富裕,蕭無名又慷慨,每年各地送出去的禮物不知有多少,人人都愛這個粗豪的漢子,以和他結交為榮,不是一般武人能比的。
肅王自然沒有這樣的背景,據說這個從不見人的肅王還是個傻子,肅王府一應事情都有肅王妃和肅王身邊的心腹魏坤處理,由於肅州地方地廣人稀,也沒那麼多紛爭,倒是最適合這樣的藩王,也沒出過什麼事。
不過,新來的肅王妃卻是個厲害的。
正因為肅州蕭條,對肅王府的供養也就沒有那麼及時,藩王的待遇要看藩地的情況,肅州官員自己都窮巴巴的,還如何去孝敬別人?肅王妃看著坐吃山空的日子即將到來,又不願辭退肅王府裡的人手或去向京中哭窮,便只能想著開源節流。
節流,當然就是省吃儉用,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開源,便是想著能從哪個門路來錢。
肅州不像秦州,有大量良田封賜給藩王,這地方土地並不肥沃,可以種植的糧食有限,但是瓜果卻可以大量成熟。
苦悶的是,瓜果易熟也易壞,售不出太遠,當地瓜果過剩,靠這個也不是什麼得利的生意。
劉未為了兒子能好好生存,自然也是煞費苦心,賜給肅王府的不是瓜田果園,而是大片的牧場。
肅州產一種十分優良的馬種,體格高大,身體結構勻稱緊湊,大眸明亮,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之感,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在代國幾乎是一馬難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種馬原本是天山下一種野馬品種,當年蕭家建議將此馬套回大量留種繁育,以供騎兵之用,在高祖同意之後,代國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甚至許多士卒的性命帶回野馬的種馬,經過幾代繁育,始有這種名馬出現在肅州。
更重要的是,這種馬身體強健很難生病,又能適應各種環境,母馬還十分能產奶,幾乎是沒有一匹不是寶貝。
代國曆代君主都在肅州和河曲地區大量放牧這種馬匹,並設立官辦的牧場,其中百分之四十的牧場是國家的,用以向軍中輸出良馬,而百分之六十都是帝王私有的,負責賜給功臣良將、充盈內庫等等。
如今賜給肅王的,就是這些私有的牧場,大約每年能培育可供戰用的良馬兩三千匹。
若是尋常婦人,得了這麼一大片牧場,肅王府中又開銷巨大,恐怕就要做起馬匹生意,經營牧場。
然而肅王妃卻不是普通婦人,她敏銳的看出瞭如今代國商隊對護衛的需求,又因為先帝派給肅王府的衛隊都是禁衛中精銳的騎兵,便打起了自己培養騎兵護衛的主意。
只要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身後又有藩王的身份,行走西域經商便不必求人,即使自己不經商,有這麼一支騎兵在手裡,商人們也會紛紛求她入股,她只要坐在府裡獲利即可。
最主要的是,她和魏坤都對正在崛起的胡夏憂心忡忡,這幾年突然出現的大量馬賊讓他們覺得其中絕不簡單。
聽聞胡夏國也不太平,老國王生了九個兒子,這上位的小王摩爾罕只是第六子,前面還有王妃所生的三個兒子,都是新王的兄長。
新王的兄弟們雖然在國中都被委以重任,往西繼續征戰西域各國,但優厚的待遇之下,這些親王對弟弟坐上這個位子卻很不滿,一直有不恭之舉。
她雖然只是女人,但在府中各種宅鬥都看遍了,王位爭鬥大抵也是人的爭鬥,不會有太多差別,這新王雖然放了兵權給兄長們,可一直遏制住他們財政的來源,讓他們只能打仗沒錢養兵,西域各國又並不富裕,即使破國,得到的戰利品也不夠長期養兵的,他們的人馬一直不多,而且一應供應全靠國家,哪怕為了能夠吃喝養家,這些親王的將士們也不會違抗新王的命令,這胡夏新王的手段,可見一斑。
然而這些親王就會乖乖地等著新王卡住他們的財政,不給他們任何出頭的機會嗎?這些讓胡夏新王都頭疼的馬賊,真的就是突然出現的賊寇之流?
也未免太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