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國,一直有個人人都耳熟能詳的傳說,那就是代國開國皇帝劉志“遇仙人而得天命”的故事。
前朝末年,皇帝昏聵,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各地紛紛揭竿起義。代州的刺史劉志出身代州大族,性格剛烈,因父親被昏君無故處死,終於怒而舉兵,最終帶領各處的義軍,一舉攻破了前朝的都城平章。
劉志破平章後,原本想要在平章登基,卻在前往代州祭祖的途中路遇“仙人下凡”,落於一塊空曠之地。
仙人下凡時的神光甚至讓劉志睜不開眼睛,可隨行的所有部將和屬下卻都看不見這些“仙人”,認為劉志是眼花。
劉志是個性格非常堅毅的人,說的難聽點就是“固執”,代國幾任皇帝似乎都家傳了這個性格,當年的劉志執意認為自己在代州“遇仙”是天命的象徵,他從代州起義而成便是最大的昭示,所以自以為得“天人所授”的劉志,委託了道家的魁首勘測此地,想要知道此地是否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才使得仙人下凡。
結果這位天師一勘風水,此地山川縱橫,又據太河之險,八面環山,五水相繞,藏風聚氣,十分適合建都,正是帝宅的最好位置。
開國太祖劉志遂在此地建起了新城,名為“臨仙”,並在仙人下凡的地方設立了“祭天壇”,以祭天壇為中心,建造起了皇宮。
這件事被西邊的胡夏一直當成代國皇帝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事蹟而不以為然,但代國卻以此為“正統”的證明,大肆宣傳。
劉志建城完畢後,開始推崇道教,自己也做了道家的在家居士,道號“帝宸子”,晚年更是煉丹修仙,以“昇天”為目標,最後還莫名地死在了祭天壇上。
正因為如此,祭天壇後來被廢棄不用,皇家祭天都去城外新立的“天壇”,加上太祖原本是個簡樸務實的帝王,當初建造的皇宮規模不大,隨著代國漸漸的強盛,皇宮也不夠用了,宮中幾近擴建,祭天台也不再是皇宮的中心,而成為了擴張後一座廢棄的無人之地。
所以當劉凌看見一群人從祭天壇上下來時,他最先感受到的自然是害怕,可當這一大群人走遠了,劉凌的腦海裡卻突然浮現的,是從小奶孃哄他睡覺時所說的這個故事。
由於此處是在代國的皇宮,身為皇室的奶孃,說起這個故事,自然不會說“旁邊的人都沒有看見”、“固執的太祖最終死在祭天壇上”云云,而是以“只有天命之人得見”和“太祖最終在祭天壇上升天”來代替。
飛到天上的祖爺爺會來“保佑”他,則成為劉凌很長一段時間遐想的夢境。
正是因為這樣的傳說,讓劉凌漸漸壓抑住了心中的恐懼,擦乾眼淚,小心翼翼地爬下祭天壇,裝作什麼都沒看見一般,尾隨著那一大群人追去。
他人小腿短,而那些奇形怪狀之人各個身材高大,走起路來悄然無聲,大有傳說中仙人們施展“凌波微步”之感,他已經盡力快跑了,可還是隻能遠遠地看到他們的背影,以及他們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
“這就是戈?以前只在博物館裡見過……”
一個藍色頭髮的短髮男子湊近了某個侍衛,下意識的伸長了腦袋檢視。
“隊長,你有沒有覺得有些奇怪?”
持戈而行的宮衛有些不自在地頓了頓足,扭頭望向為首的領隊。
“我怎麼老感覺有人在看我?”
他這一頓足,藍色短髮的男子應該立刻和他撞了個滿懷,可在不遠處的劉凌眼裡,短髮的男人和持戈而行的宮衛卻“融化”在了一起,像是交疊在一塊的遊魂,又像是碰撞在一起的水珠……
劉凌倒吸了一口涼氣,揪住了胸口的衣襟。
宮衛當然沒有找到答案,所以繼續持戈而行,從那短髮男子的身體中“穿越”而過,向著既定的巡邏路線去了。
不僅遠處尾隨著的劉凌,就連那一群人也露出頗為“奇妙”的神色,怔怔地看著被人“穿越”過去的藍髮短髮男人。
“原來這就是‘疊加狀態’,讓我想到了‘量子態疊加’……”帶著眼鏡的某個灰髮中年男人推了推鼻樑上的眼睛,點了點頭。
“姚博士,真的是完全不會干擾到嗎?”
“是的,因為之前失敗過太多次,研究人員懷疑‘觀察者’的降臨也許會產生某種未知的影響,所以我們儘量不進入這裡,而且降臨也是採犬疊加形態’,從以前的經驗來看,是毫無干擾的。”
穿著宮裝的姚霽做出肯定的答覆。
‘要不是專案沒錢了,何必帶你們一日遊?我好歹也是歷史學的博士,淪為導遊已經夠慘了,來的還大部分不是夠分量的投資人,只是富二代富三代……’
姚霽看著前方斗拱交錯的巍峨宮殿,心中忍不住嘆了口氣。
‘算了,一文錢憋死英雄漢,為了那麼多還在堅持的同伴,也得忍了!’
“我想看看後宮裡那些妃子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