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三年過去了。
平民們的奮鬥到底有沒有結果?
當然有。
事實上,這三年裡,姜恬在內的其他平民都並沒有停下腳步。
不說別人,只說姜恬。
她的確很聰明。
她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資源,該彎腰的時候就果斷彎腰。
既然那三個男人要幫助她,那她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接受他們的幫助。
推動整個社會的一些革新,靠她自己的力量怎麼能行,有那麼多人等著,她可不會裝清高。
既然有人甘願被她利用,且這三個人的能力都很強,她為什麼不用?
她又不傻。
有人提供資源,她一定會徹徹底底地利用,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在三年裡,經過平民們和輿論支援以及那三個男人的支援,姜恬終於成立了一個平民幫扶的委員。
除此之外,平民們有了專門的資助基金。
資助機構的資金,就是姜恬向崔女士要來的嫁妝。
崔女士認為她虧待了姜恬的母親,所以將自己的嫁妝給了姜恬,姜恬也知道,所以直接收下了。
她沒有不收的理由,只有收下了,才能讓更多的女人避免像她母親那樣的結果。
她母親是那樣的悲慘,一輩子都好像在為別人而活。
而收下崔夫人贈予的嫁妝,姜恬就可以讓一些像她母親那樣的人提前擺脫險境,甚至拯救她們的性命,那又何樂而不為?
資源就是要被利用起來,無論這種利用是出於某種目的,只要他們能利用得上,姜恬就不會放過。
也正是因為姜恬把各個渠道的資源都整合在一起,不放過任何一絲機會,這才有了這個平民的專業機構。
不僅如此,姜恬還聯絡著其他的平民和貴族,在第三年,給平民們爭取到了接受更加高等教育的機會。
教育是重中之重,如果沒有教育的基礎,又何談後面的變革。
優質教育才會有後續的經濟、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傳播。
姜恬所做的這一切,在某個階段看上去收效並不那麼明顯,比如那個平民機構目前的作用還是接受平民的委託和求助,沒有什麼變革出現。
但這已經是進步了,是非常大的跨越性的進步。
畢竟之前平民的訴求甚至不被看到——沒有關心這些雜草命運的人。
如今平民們有了這樣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互助合作的組織,簡直就是非凡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