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老闆,恕我直言您這畫的確實不太像熊貓。”
“咳咳!這不重要,你領會我畫的精神就行。”
蘇晴嘴角一抽,這麼抽象的畫,讓她怎麼領會?
“這是表情包我故意畫的抽象了一點,你就按照熊貓的樣子畫,然後裡面表情搞的誇張一些,再配上一些文字。”
蘇晴聽完洛明的話,在紙上畫了一隻熊貓頭,裡面的表情也按洛明說的畫的很誇張。
“老闆,這樣如何?”
“不行,你這個看起來就是搞笑,要賤一點,要有讓人想打它的感覺。”
蘇晴聞言又畫了另一副。
“這個也不對,這個就太賤了,你應該.”
在洛明的指點下,蘇晴畫了十幾個熊貓頭表情包後,終於掌握了精髓。
洛明看著這副和前世熊貓頭有九成相似的表情包,露出了笑容。
“很好,就按這個表情包來做上一套,甚至可以留下空白,讓公司的人自己添字。”
蘇晴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行了,都去忙吧!”
蘇晴和趙寧遠從洛明的辦公室離開後,容木邊看著蘇晴畫的表情包邊說道:“二明,你剛剛說的那個打卡功能,我覺得挺有推廣價值的。”
容木說的洛明自然是知道的,前世企鵝毫無疑問是社交領域的王者,但強如企鵝也是做不到面面俱到的。
企鵝在社交領域損失了兩塊大蛋糕,一塊是社交媒體平臺,一塊就是工作場景社交。
放到具體的APP上,前者是新浪微博,後者是釘釘。
事實上企鵝一開始也是要做社交媒體平臺的,只是因為資金問題耽擱了,這一耽擱就被新浪捷足先登了,人都是習慣動物,後來企鵝創立自己的企鵝微博,也沒能把使用者拉回來。
至於說工作場景社交,企鵝自然也想到了,他們早就推出了企鵝會議,但企鵝會議並不夠完美,這時候釘釘的出現填補了企鵝在工作場景社交的空白。
而線上打卡,可以說是釘釘最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釘釘打敗企鵝會議的關鍵。
釘釘依靠這個功能在工作場景社交方面成功的搶佔了企鵝的市場。
釘釘是14年12月推出的,到了16年5月,80%以上的私人公司都會使用釘釘進行打卡。
口罩的時候,學生們需要上網課,釘釘的使用者群體又往學生群體中擴張了。
綜上所述,容木的直覺沒錯,這個打卡功能確實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洛明既然提出來了這個點子,自然也是想試著吃下這塊蛋糕的。
洛明讓趙寧遠修改快書的u也是因為這個。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嘗試,能成最好,成不了也無所謂,怎麼也不會虧。
比起這些來,洛明更看重的肯定還是以大資料演算法為核心的那幾個APP。
以及一些灼光遊戲後面推出的《植物大戰殭屍手遊》,《部落衝突》,《和平精英》這些吸金能力強大的手遊。
隨後洛明把他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