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東完成了一件大事,家裡現在誰都不知道。
連一直一起奔波的阿光都不知道他已經這麼效率了。
前一天剛買了地,第二天就把貸款給辦了,而他還在那裡糾結,還沒想好。
葉耀東連下午去造船廠也沒有叫他了,他都沒決定要不要買地,再喊他去造船廠,只是徒增他的糾結而已。
就讓他糾結著吧,別人又不能替他下決定。
沈廠長也沒想到葉耀東一下子竟然能貸下來20萬,而且他還是一個外地人,有點跌破眼鏡了。
葉耀東就把自己能貸20萬的原因講了一下,沈廠長才恍然大悟,但是也驚訝非常。
30歲沒到的年輕人竟然已經有這麼豐厚的資產了,而且還是靠自己積累的,沒有靠家裡幫助。
“太了不起了。”
“呵呵,都是媽祖保佑。”
“媽祖保佑,但也得自己努力,你也是幸運的,很厲害,前途無量啊。”
“還得廠長給活動一下,給我安排一下,儘量早的交期。”
“你確定是要一條40米的收鮮船,4條24米的?不要兩條40米的?”
“對,當前造船技術不夠成熟一些,訂二十幾米的漁船在近海捕撈也差不多了。但是我相信國家在發展,科技會進步,航海技術也會更發達,船舶製造技術一定會不斷的創新,等過幾年肯定會有突破,到時候我有錢了,一定會支援國家建設,多訂幾條大船。”
這也是他中午的時候琢磨了又琢磨的。
訂兩條40米的大船也不是不行,等過幾年可以直接開去深海,但是他想要更好的,現在的船用裝置還是差一些,支援近海的就不錯。
還是等過幾年,常用裝置更好一些他再訂大船更好。
現在先定20多米的漁船也夠用,而且同樣的錢,能訂到的漁船更多,這邊漁場的資源也格外的豐富,多條漁船能創造的效益更大,這裡的近海夠他賺好幾年了。
等1995年,國家才會在東海南海頒佈休漁的政策,然後其他海域江河所以90年代以後,近海的資源才會慢慢的枯竭。
現在還是86年呢,夠他在近海大賺個幾年等資源枯竭了,到時候他再直奔深海來得及,現在都買40米船就顯得有些浪費了。
沈船長不由得對他更刮目相看了,朝他豎了一個大拇指,“很聰明很有遠見啊,打算的很好啊,你這安排的挺清楚的。”
“嗐,我哪敢說自己做的決定都是對的,反正走一步看一步了,我是覺得這麼幹會合理一點,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利益最大化?那也不好說,人總會犯錯誤的。”
“沒錯,誰都不敢說自己做的都是對的,最合理的,這個也立馬驗證不了,也得以後才能驗證。一般人也都有不清醒,腦子犯抽的時候,只要能承擔得了後果就行了。”
“對,所以我覺得這麼做也還好,反正即使不能利益最大化,那也虧不了,也一樣是賺錢的。”
“行,那我就先給你訂單寫清楚,圖紙先畫出來,材料先讓人列一列,沒問題了,你就再來確認一下,然後等貸款一下來,我這就安排人採購生產。”
“那我就過兩天再來?”
“可以,過兩天過來再一起確認。”
“好的。”
葉耀東原本想要站起來,寒暄兩句,感謝一下就回去的,突然間想到還有一個事忘記了。
“哦對了,我想問一下,你們船廠不是國營的嗎?有對公賬號嗎?那20萬可不是小數目,我也不好拎來拎去,一路上也不安全。”
“有對公賬號,你可以等放貸下來後,直接讓銀行再匯款到對公賬號裡,到時候拿匯款單過來給我,我讓人去查一下賬,沒問題就可以安排生產。”
“那可太好了,這就方便多了。”
“呵呵,肯定有對公賬號的,但是一般人都是拎著現金來去比較多,不習慣使用銀行。”
“對,我這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葉耀東簡單的寒暄了兩句,看著太陽已經下山了,也先回去了。
等他回到家裡的時候,正好碰上過來找他的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