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即使回去,還是得留人送貨,大不了提前說好,讓廠裡欠款,等他來了,到時候再一筆結算。
溫市商會的那些商人倒是好說,他們本身需要多少貨也不穩定,每天要的貨都不一樣,要的量也不一樣,本來他也是每天跑過來記錄。
他沒在之後,那些人要麼自己去採購,要麼就安排身邊的人去採購。
逛了半上午,他又把貨源的事解決了,順便在商會的時候,也打了個電話回去報平安了。
大家的貨有了賣的渠道後,船也就放心的陸陸續續出海去了,都急著賺錢呢。
葉父也是繼續給他當牛馬,飯後直接領著幾條船的人走了。
葉耀東也特意跟他說,讓他這一趟試著讓新人接手開船,他只要在船上整理貨物,看著就行。
給人家開熟了,過段時間他就直接在岸上就好了,反正也都是自己的收鮮船開出去接貨。
不用那麼辛苦了。
葉父也只是點頭應下,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就匆匆的走了。
他跟他爹也說過很多遍,應該也聽進去了。
等到下午的時候他也沒閒,漁船都走了後,他也蹬上腳踏車去造船廠了。
好多天不在,也沒有過來看一下進度,按照原本的計劃,10月就該交了,後面又說接單太多做來不及,本身也給他插隊了,得12月,然後又說等元旦,5條船一起交。
現在最晚元旦也必須得給他交了,也就只有一個半月了。
他得去轉一轉,然後提醒一下沈廠長交期,免得再給他拖拖拉拉,再給他延期,他肯定不肯的。
雖然漁船到手,他手頭現在也排不出人來,本來也沒有多帶人上來養著,但是早到手,他早安心。
大不了他下個月坐車回一趟家,然後再領一群工人上來,也就多個幾天的事。
而元旦到2月份過年回去,還有一整個月,可以多賺不少錢。
其他入股的船先不算,他現在手頭有17條小拖網漁船,還有一條東昇號,一條30收鮮船,一條44米的遠洋1號。
如果再多5條船的話,那等於他17條小拖網漁船不變,但是東昇號可以排序1~5了,然後30米的收鮮船,40米的收鮮船,44米的遠洋1號。
今年再多賺錢的話,他就再去預訂兩條遠洋一號,給它排序排到3號過!
那麼大的船造起來肯定沒那麼快了,而且他肯定也要要求全鋼製的,那得下血本,估摸著兩條船陸續交貨也得兩年。
提前預定著也好,早點預定,等到90年代,就能交貨到他手上了。
通貨膨脹前定的漁船,價格自然也就定下來不變,肯定不能隨著物價的上漲給他加價。
葉耀東等從造船廠出來,心裡又有了確定下來的計劃了。
就是在這兩年,他得多培養人手,這邊好像確實有海員培訓單位,等過完年他琢磨一下,問一下大家的意願,到時候再送工人去培訓。
肯定要定下合同的,簽字給他幹幾年,他才能送人去培訓,這個還得帶薪培訓,不然大家肯定不願意,耽誤時間掙錢。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他當然不能虧本了,學完了肯定得給他幹個幾年才行。
接下去幾天,收鮮船出海收穫照樣跟之前一樣,交給幹熟了的工人,他就待在岸上,等船靠岸了,就安排收貨送貨。
空閒時間他就打聽海員培訓的事,其實也沒有多費勁,他去商會里轉幾圈,大家把知道的給他說一下,他抽空去單位問了一下就都清楚了。
只是現在也不是時候,等到要準備回家過年了,到時候大家整合在一塊再說也來得及。
而現在入冬後,時不時有冷空氣來襲,動不動就下雨降溫,小的船有時候夜裡出去,早上就回來了。
然後東昇號那幾條船可能去個兩三天就得回來,然後過個兩天,才可能再去。